移位左转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s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关键节点,通过合理的交叉口组织设计与信号方法控制,对提高通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非常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出现与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移位左转交叉口,分析了其交通组织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交通组织方法与信号控制方法,对完善移位左转交叉口在我国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对国内外城市信号交叉口常用的左转交通流组织方式进行比较,从造价、工期、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针对目前移位左转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从交通流运行效率和安全角度,比较分析了改进前后这两种组织方式的区别。从我国交通流的运行特点出发,总结了移位左转交叉口设计要点的计算方法,包括移位左转车道长度、路段左转变道段长度、路段左转车辆储存段长度,为移位左转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设计了移位左转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相位方案,阐述了主预信号之间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后的移位左转组织形式,分析了不同方向交通流的延误变化情况,构建了移位左转交叉口不同相位的车均延误计算模型。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移位左转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模型,并对优化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包括移位左转车道长度对左转车流通行效率的影响、移位左转车道长度、左转交通量与车道数、交叉方向右转车比重对交叉口延误的影响。最后,选取哈尔滨市嵩山路与淮河路交叉口作为案例分析,借助VISSIM仿真软件对现状交叉口及布置移位左转车道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对比和评价。为保证在VISSIM中建立的交叉口模型与实际交叉口环境尽可能地接近,确保输出结果的精度与准确,标定了VISSIM仿真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的车均延误显著低于现状交叉口,延误降低31.5%,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其他文献
为了分析角密封时O形圈的受力状态、接触压力、安装预紧力等,基于ANSYS软件Workbench平台建立了不同倒角尺寸下的O形圈区域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倒角尺寸下O形圈的VonMises应力
针对轮腿或轮脚机器人进行轮与脚的转换时,必须在静止状态下完成,而不能在运动的同时实现转换。开发出由4个主驱动轴组成的双自由度轮脚复合机构的机器人,采用中枢模式产生器
随着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崛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为了其中最耀眼的新星。自2009年起,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其转换效率由3.9%提升到22.1%,取得了其他电池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但
评论和评分数据是同伴互评中为学习者和系统平台提供参考的重要信息之一,用户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通过发表评论和评分对他人的作业和评论进行评价,用户在发表评论和评分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对用户评分评论数据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文利用面向教育情境的编程同伴互评信息系统(EduPCR)中的共183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的真实的作业评论和评分数据,研究在同伴互评中性别因素中对用户
<正>教师文化自觉,是教师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觉醒、自我创建。它一方面要求教师本人自觉地把教育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