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和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其意义是深远而广泛的。它打破了传统的必修课统一天下的格局,为学校办出个性特色注入了活力、拓宽了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阵地”,同时也为教师“一专多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校本课程开发,从本质上讲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不应该搞“统一”开发,学校和教师应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贡献者。但是,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办学特色的认定、课程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决定了我们在校本课程的起步阶段,应予以积极热情的投入到这项改革中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也不应该搞“统一”开发。但是在开发利用校本课程的时候,如果把教师和学生的“知行”“统一”起来,是否就可以比较实际的解决一些问题呢?本论文一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知行合一以及校本课程的内涵,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介绍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背景。这一部分主要从两方面来介绍。一方面是南菁中学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新课标的要求。第三部分就南菁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除了缺乏主观能动性,还缺失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和合作能力。学生在选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缺乏主观意识,或是完成任务和学分的态度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南菁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验对照班的教师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南菁中学师生在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确存在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调查数据,笔者进行了第四部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在南菁中学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使用过程中应采用“知行合一”的策略,把课程资源和教师及学生的个人资源相结合,以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中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参与的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以便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