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管理机制是承载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办学效益。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管理机制依据法律规章、以人为本,遵循了教学、科研发展规律,实现了私立大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私立大学的发展。建国后私立大学曾一度退出历史舞台,民办院校虽于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其发展也遭遇困境。本论文以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的管理机制为研究主题,系统考察和分析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及其经验,以完善民办院校的管理机制,促进民办院校的发展。
全文共分绪论和正文四章。绪论部分通过分析管理机制在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办学中的作用及当今民办院校的困境提出大学管理机制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第一章分析了私立大学的决策机制,讨论了私立大学的董事会和校长的构成、职责及权力的行使等,总结了私立大学决策机制的特点。第二章重点讨论私立大学的财务管理,包括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情况,然后分析私立大学财务管理的特点。第三章则集中论述私立大学的师资管理机制,包括了教职工的聘任实践以及教师管理中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私立大学师资管理机制的特点。第四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经验,并提出完善民办院校管理机制的建议。
本专题研究通过历史资料的梳理及分析,总结了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经验,包括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为前提,依法办学,遵循了教学、科研发展规律;重视人在管理机制运行中的作用,以人为本,实现人、财、物的有效互动;密切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生成。本研究针对民办院校管理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他人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完善民办院校管理机制的建议:依法办学,建立现代学校法人制度,贯彻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融资机制,塑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心理契约的营建,打造精干的教师队伍,形成科学高效的师资管理机制;结合院校办学实际,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