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争取政府、家庭和社区的参与,这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共识,意味着学前教育要与周围环境建立密切的网络联系,而社会资本就是以各种参与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结构性资源。所以,学前教育与社会资本之间具有契合性。农村学前教育长期以来没有寻求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而安吉县村镇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能否带来对支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结构的重新思考?基于上述考量,本研究尝试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双向度解释农村学前教育与村庄之间互相作用的路径,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及村庄善治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以安吉县Z镇L村及村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具体研究思路是依据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中的网络、规范和信任三大要素,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其加以界定。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考察了L村社会资本作用于村幼儿园发展的路径。分别从幼儿园前期发展、建设时期和后期运作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在幼儿园不同发展阶段村庄社会资本的呈现方式及作用结果。通过实证考察发现,在前期发展阶段社会资本的缺位与不足阻碍了幼儿园发展进程,随着社会资本的盘活及重构,幼儿园在建设时期获得了多方力量的支持,保证了顺利建园。在后期运作阶段,村庄社会资本进一步嵌入到幼儿园日常运行中,对家园推广、入园提升、环境创设、日常管理和游戏实施环节起到推动作用。第三部分则是从村庄治理的触角反向考察了幼儿园在发展中反哺社区的表现。共选取村庄治理的三个落脚点,分别考察村幼儿园的发展为日常村务管理提供了网络资源,为村风民风建设浇筑了规范,为村公益事业发展夯实了信任基础。最后一部分探讨了L村与村幼儿园达成共治局面的原因及具体路径。L村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丰富的村庄社会资本,并且村幼儿园的发展也是村庄治理走向“善治”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两点是双方实现共治的原因。实现共治的具体路径有三点:基于村幼儿园的联系网络构成了村园共治的社会资本要素,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幼儿园管理网络,疏通了家园沟通渠道;基于学前教育规范和观念涵养了村园共治的社会资本要素,主要表现在制定了学前教育规范,引导了学前教育观念与互惠规范;基于村幼儿园的信任资源培育了村园共治的社会资本要素,主要表现在村幼儿园增值了家园社区的普遍信任,善用了村域熟人社会的特殊信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研究的启示与展望。研究启示主要是村与园的持续互动为双方提供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最终能够实现共同治理、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研究的展望有三点,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用社会资本量化的角度可以进一步考察学前教育与社区的关系;其次,从研究对象上,以城市地区或者城乡对比也可以展开类似研究;最后,幼儿园内部微观社会资本也可以是研究的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