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汀自登上文坛就抱定为社会下层人物书写命运的信念,具有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纵观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的文学之笔几乎未离开过自己的故土——四川。作为在蜀地土生土长的作家,沙汀一直受到蜀文化资源的滋养,写出了极为“道地的四川故事”,其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蜀地地域特色。 进入新时期,文化学在中国逐渐兴起,研究地域文化和作家间关系的论著逐渐增多。但就沙汀与蜀文化之间的研究来看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本文拟从地域文化角度入手,将沙汀放入蜀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从作家自身受到的蜀文化熏陶,作品文本中包含的地域性内容,作品形式所受到的蜀文化影响等方面入手,对沙汀与蜀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以挖掘作家创作的深层次的文化心态。因此,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沙汀割不断的蜀文化血脉。在本章,主要研究作家本人所受到的蜀文化的滋养。蜀文化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既有挥之不去的盆地阴影,又有“天府”之光的照耀,同时还打上了移民文化的烙印。在拥有着复杂形态的蜀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沙汀,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早熟儿”,又是一个地道的山民,而这样的文化性格更是深深影响了他小说创作的理念。 第二章:沙汀笔下系乎水土的川西北人物。在本章,主要是分析沙汀笔下的人物所独具的地域性格,这其中既有蛮野狡诈的基层强权派,又有困兽般的土产知识分子,更有泼辣张扬的“川妹子”,这些人物均是独属于川西北小镇的多彩的生命形式,带有蜀地的文化底色。 第三章:沙汀作品中的川西北乡镇风情。在本章,主要是分析沙汀笔下所描绘出来的川西北的风土民情。主要从小说中体现的“袍哥”这一四川独有的社会组织,茶馆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及川西北民间习俗三部分入手来进行详细阐述。 第四章:沙汀别具一格的“川式”叙事。在本章,主要是探讨蜀文化资源对于沙汀小说创作形式的影响。主要以“龙门阵”这种四川民间叙事形式、“洗脑壳”的四川调笑传统、四川方言为切入角度,来重点分析讨论蜀文化资源是如何影响并形成了沙汀小说独具一格的“川式”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