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催化卡宾对高极性C-H键的插入反应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插入反应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成为C-H键活化的重要方法之一。C-H键插入反应的选择性是由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共同决定的。一般而言,当C-H键受到O、N等杂原子或者碳碳双键的活化时,C-H键的电子云密度较大,对插入反应有利;而当C-H键的邻位有强拉电子基团时,C-H键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极性增强,因而对插入反应不利。目前,关于高极性C-H键的插入反应成功的例子很少。   本论文以CuCN为金属前体,PCy3为配体,NaBArF为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α-重氮酯对丙二酸酯和β-酮酸酯的C-H键插入反应。研究表明,该体系不但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有效地抑制了重氮化合物的二聚反应和金属卡宾对烯醇式异构体的O-H键插入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化学选择性,C-H键插入产物的收率高达87%。该反应的成功实现,进一步发展了C-H键插入反应,拓展了底物范围,为多官能团化合物如琥珀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高效简捷的路线。我们还使用该体系首次实现了金属卡宾对β-氰基酮、丙二腈、乙酰丙酮等含双拉电子官能团底物极性C-H键的插入反应,并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事实,我们初步探讨了α-重氮酯对高极性C-H键插入反应的反应机理,并对副产物的生成给出了合理解释。   此外,我们还尝试对C-H键插入产物进行转化,合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本论文共合成了89个新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的鉴定。部分化合物还通过X-ray单晶衍射的直接证实。
其他文献
自1989年Pecoraco首次报道了以金属原子代替冠醚环中碳原子的新型金属冠醚化合物以来,金属冠醚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已成为近年来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
学位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具有无溶剂、简便、经济、高效以及适用性强等特点,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不锈钢丝由于能克服传统石英纤维易断裂的缺陷,已被广泛用作SPME
学位
二氧化锰由于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善,电化学性能好,已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本论文开展了二氧化锰纳米棒的制备及在酸性橙Ⅱ降解中的应用研究,以及
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纳/微米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光、电、热、磁性能而逐渐成为化学、物理、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金属铜氧族化合物纳/微米材料更是因具备优良的催化、发光、气敏、光热和光电转化等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金属铜氧族化合物纳/微米材料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合成和性质研究方面,整体属于基础研究范畴。众所周知,纳/微米材料的独特性质不仅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石墨与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化磷(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BMIM+/PF6-)体系和1-甲基-3-辛基咪唑六氟化磷(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