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幼年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模型)所制备的患侧肾间质纤维化中,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后,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VEGF)的表达趋势及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造成大鼠患侧肾间质纤维化,2-3周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即A组(仅分离输尿管,不结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即B组(造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干预组即C组(造模,腹腔注射rh-EPO100IU/Kg,3次/周)。于术后3、7、14天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患侧肾做组织学检查,HE、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TGF-β1、VEGF蛋白的表达及变化趋势,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1)病理变化:HE染色显示:A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变化。B组于术后3天出现肾小管轻度扩张,间质中少量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7天时可见肾小管扩张较前明显,偶见肾小管萎缩,同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水肿、甚至坏死,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增多;14天上述病变继续加重,间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多,纤维化程度较明显。与同期B组相比,C组大鼠肾小管扩张程度、间质中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有所减轻;与同期A组相比,C组大鼠肾脏病变程度仍较高。Masson染色显示:A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内未见明显阳染。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B组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增加,染色面积逐渐增多。与同期B组比较,C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纤维阳染面积减少(P﹤0.05),但其程度仍高于同期A组(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组中α-SMA、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于B组和C组中α-SMA、TGF-β1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上调,到14天表达最明显;C组中两种蛋白较B组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但各时间点表达水平仍明显高于A组(P﹤0.05);VEGF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中广泛表达,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B组和C组中VEGF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但C组较B组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有所上调,但仍低于A组(P﹤0.05)。A组中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上调及VEGF蛋白的表达下调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用EPO干预后可能通过下调UUO模型大鼠肾组织中α-SMA、TGF-β1的蛋白表达,及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具有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保护肾脏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为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根据其大体病理形态可分为为肿块型,腔内型及浸润型。浸润型及部分腔内型在影像学上仅表现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种非感染性的与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1],随着神经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发现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