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杂文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表面被抬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但在现实中,杂文却始终未被确立“正统”地位。现实中对杂文的归类十分混乱。有人认为杂文属于小品文类;一部分人认为杂文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而且占大多数)。也有人认为杂文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有人认为杂文属于文艺性论文;也有人认为杂文属于应用文体等等。所有这些归类导致杂文归属不伦不类,使许多人对杂文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随文学的发展,在当代,杂文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杂文在文体形式上的多、新、奇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只要我们翻翻新时期的杂文作品就可以发现,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在对其它文体的借鉴上已彻底打破了文体的樊篱,形成了无所不包,无体不融的开放与创新的态势。杂文与其它一切文体出现空前的大融合。综观历来对杂文概念的各种界定和目前的文学现状,不难看出,杂文似乎成了“四不像”——不像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八不像”,甚至“十不像”。杂文成了“孤家寡人”,谁也不要它,谁的“家族”也容不得它,哪里都没有它的“栖生之地”。但奇怪的是:它又是“香饽饽”,谁又都喜欢它,谁都离不开它。散文抢它,应用文里也有它的影子,它似乎像“贾宝玉”,与小说、戏剧、诗歌、时评、新闻评论、焦点访谈等文体“纠缠不清”。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后的电影、电视、相声、音乐电视等肯定也会抢它。杂文不但未被遗弃,反而成了文学界的“万人迷”,这个矛盾却促进了当代文学界空前绝后文体的“大融合”。而杂文理论上的苍白和理论框架的缺陷与当代杂文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现状极不协调。事实胜于雄辩,当代杂文发展的现状与事实早已使原有的杂文概念无法自圆其说。这就需要对杂文的概念做出更为合理、准确、科学的界定和规范。对杂文的发展做出明晰的判断,从而更好的指导杂文的创作和发展方向。本文从以往对杂文各种概念界定的比较,以及杂文与散文,杂文与小品文,杂文与文艺性论文,杂文与文学,杂文与时评等文体的比较中对杂文概念重新做出界定。杂文是以批判为主要职责,兼取其它一切文学的或非文学的文体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行使其社会批判功能的一种交叉型文体。另外,近年来,在许多杂文期刊和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杂文诗”这样的栏目和称谓,这无疑是一个新鲜的文学现象。尽管有许多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杂文诗,但到底什么是“杂文诗”?杂文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理论界却无人问津,本文将牛刀一试、为杂文诗作出相对客观、准确的界定。认为古代的《诗经》中的许多作品,以及民谣、民歌、讽刺诗等其实就是杂文诗,只不过没有被理论界发现而已。本文首次为杂文诗打出一个响亮的旗号,使杂文诗名正言顺的迈入文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