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余辉发光是一种特殊的光致发光现象。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储能、节能的绿色发光材料,因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本论文系统调研了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资料,对其结构与性能表征及多种发光机理进行系统归类总结。以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锆、磷酸锆为基质材料,稀土离子为激活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rSiO4:Sm3+、ZrP2O7:Nd3+及ZrP2O7:Tb3+,Nd3+等系列发光材料;对所制备的材料的XRD、XPS、激发发射光谱、衰减曲线及热释光谱等材料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基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测试分析,对材料的发光机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观点,总结材料发光性能改善的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通过Sm3+取代Zr4+获得发光性能良好的ZrSiO4:Sm3+蓝绿色长余辉材料。XRD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材料属于ZrSiO4物相(PDF#06-0266)。XPS表征分析说明该材料中存在OV??、Zr3(10)Zr4(10)’、Sm’Z r和SmZ’r缺陷。热释光谱表明ZrSiO4:Sm3+陷阱能级深度为0.69eV和0.79eV,为合适的陷阱能级。发射光谱表明,材料的蓝绿色余辉主要来源于Zr4+的d-d跃迁(蓝光)及Sm3+的6H5/2-4G5/2跃迁(绿光)的贡献。以能带理论及晶体缺陷理论建立材料发光机制。Zr3(10)Zr4(10)’、Sm’Z r及SmZ’r作为发光中心受光激发后电子将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而后通过隧穿效应被OV??缺陷所捕获,在热扰动下被捕获的电子又会从OV??中缓慢逸出并跃迁回基态而产生余辉。(2)通过Nd3+取代Zr4+获得发光性能良好的ZrP2O7:Nd3+蓝绿色长余辉材料。XRD测试表明材料归属于ZrP2O7物相(PDF#49-1079)。利用XPS光谱及缺陷方程分析推测材料晶格中存在氧空位缺陷(OV??)、ZrZr43(10)(10)’缺陷和Nd’Z r缺陷。材料的发射峰主要位于466nm、485nm及525nm,归属于蓝绿光,其中466nm和485nm同属于Zr4+的d-d跃迁及Nd3+的2G9/2-4I9/2和4G9/2-4I9/2跃迁,而525nm归属于Nd3+的2G7/2-4I9/2跃迁;热释光谱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合适深度的能级陷阱。建立了空穴-电子对发光机制来理解材料发光原理。Zr3(10)Zr4(10)’和Nd’Z r共同作为发光中心,光照后其电子被激发出来并产生空穴-电子对而后被缺陷捕获,在热扰动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将从缺陷中释放出来并最终复合产生余辉。(3)通过Nd3+敏化ZrP2O7:Tb3+获得发光性能良好的ZrP2O7:Tb3+,Nd3+黄绿色长余辉材料。XRD谱图表明所合成的材料物相归属于ZrP2O7(PDF#49-1079)。利用XPS光谱及缺陷方程分析推测材料晶格中存在Zr3(10)Zr4(10)’、Tb’Z r、Nd’Z r和OV??缺陷。发射光谱表明,材料的多个发射峰分别归属于Tb3+的5D3-7F5(416nm)、5D3-7F4(435nm)、5D4-7F6(486和495nm)、5D4-7F5(541和548nm)、5D4-7F4(582nm)及5D4-7F3(620nm)跃迁。Tb3+的5D4-7F5跃迁是材料发光的主要贡献。Nd3+的2G9/2-4I9/2和4G9/2-4I9/2能级与Tb3+的f-f能级存在能级重叠,即存在Nd3+→Tb3+的能量传递,对材料的发光性能有贡献。热释光谱表明,ZrP2O7:Tb3+,Nd3+的陷阱深度为0.72eV,是合适的陷阱深度。从能带理论、晶体缺陷理论及离子敏化作用出发建立材料发光机制来认识材料发光本质。在光照下,Tb’Zr和Nd’Zr上的电子被激发出来。大多数被激发的电子最终都会直接由发光中心Tb3+的5D4能级跃回基态7F5能级,发出黄绿光。一部分处于敏化剂Nd3+激发态的电子将直接驰豫到Tb3+的5D4激发态上再跃回基态7F5发光,从而实现Nd3+的敏化作用而增强材料发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