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政策过程中公民否决现象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ubaozi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政策否决现象。其中,公民否决也屡见不鲜。本文基于案例,研究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否决问题。本文首先对近几年我国政策过程中公民否决事件做了简单的整理,并介绍了其中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公民否决”定义为在政策过程中公民行使否决权,促使决策者放弃或者改变议题、决定的现象。从理论上而言,公民否决的要素包括:否决者、否决点、否决权、否决对象、否决方式、否决结果等。依据现有案例,公民否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否决和对已有政策的否决。从政治属性上看,公民否决是公民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公民否决的机制及否决发生的原因。根据政策所涉及的利益群体的属性,将公民否决机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域性利益的政策否决机制(“第一类否决机制”),另一类是公共利益相关的政策否决机制(“第二类否决机制”)。公民否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政治的进步、公民参政意识的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宣传等。最后,笔者提出了完善公共政策过程、从否决导向共识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亦称为容许的构成要件错误(Erlaubnistatbestandsirrum),这个概念来自于对错误理论有着精致研究的德国刑法,指行为人错误地想象
全球化的跨区域流动将世界各国的联系推向更为紧密与复杂的网络。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推动国际环境进入新格局的同时,也促使各民族国家承担更多的共同责任与风险。全球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能源和能源的浪费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的经济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