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p21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p53、p21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探讨p53、p21参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114例,其中包括膜性肾病(MN)29例,IgA肾病(IgAN)29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9例,微小病变(MCD)27例,以1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患者和14例肾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瘤周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53、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细胞周期蛋白p53、p21在实验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组)及对照组肾脏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部位:肾小球内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新月体,肾间质中小管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2 MCD组、MN组、IgA组、FSGS组p53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7.5±9.0%,42.9±10.9%,46.2±20.5%,50.2±22.3%较对照组21.6±9.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中从MCD组、MN组到IgAN组、FSGS组p53蛋白的阳性细胞率依次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A组、FSG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 MCD组、MN组、IgAN组、FSGS组p2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3.1±12.2%,47.5±14.7%,53.6±21.7%,66.6±21.7%较对照组23.7±10.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中从MCD组、MN组、IgAN组到FSGS组p2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依次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组织p53、p21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均与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Upro)成正相关。与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eGFR)成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CHOL)、血白蛋白(Salb)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 p53、p21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组织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表达存在差异,以FSGS表达水平最强,IgAN、MN组、MCD组依次减弱。2 p53、p21蛋白染色阳性表达存在于肾小球内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新月体中,也常见于肾间质中小管和间质细胞。3细胞周期蛋白p53、p21可能通过参与足细胞损伤,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 responsive dystonia,DRD)患者的GCH1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  方法:抽取21例来自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散发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肘静
背景: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 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耐药率增加趋势明显,而且地区间不同抗生素耐药情况差别较大。因此了解本地区H. pylori耐药现状及变化趋势
目的:探讨Cullin1(Cul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Western Blot实验观察Cul1 siRNA能否干涉乳腺癌细胞中Cul1基因的表达;CCK
目的:  为了探讨多西他赛耐药机制,以及茶多酚(TP)对人类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细胞系PC3和DU145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和Annexin V-FITC/P I
目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加快,近年来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逐年增多,而发病年龄却呈年轻化趋势,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致命的表现方式,虽然
目的:探讨徐州及周边地区汉族人群中帕金森病(PD)患者PINK1基因Ala340Thr、Asn521Thr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08例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