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无创辅助通气技术,其在新生儿、儿童的应用逐渐增多。本研究通过探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创伤及外科择期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呼吸衰竭患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治疗的应用HFNC的创伤及外科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7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疾病不同将患儿分为:第一组为车祸、高处坠落等创伤合并呼吸衰竭组,第二组为外科择期术后合并呼吸衰竭组两大组,其次我们根据外科手术部位不同再分为颅脑外科术后组、颈胸部外科术后组、腹部外科术后组。所有纳入病例根据患儿使用HFNC治疗后呼吸衰竭改善程度,分为两组:HFNC成功组及HFNC失败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临床特点:74例患儿中创伤组20例(27.0%),外科择期术后组54例(73.0%),其中颅脑外科术后组14例(19.0%),颈胸部外科术后组20例(27.0%),腹部外科术后组20例(27.0%)。HFNC成功组59例(79.7%),HFNC失败组15例(20.3%)。其中7例患儿需气管插管,插管率9.5%,6例患儿死亡,死亡率8.1%,平均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10.00±9.33天,平均总住院时间26.42±14.50天。所有患儿中有18例(24.3%)出现鼻损伤、腹胀、气漏综合征不良反应。2.HFNC可显著改善创伤及外科择期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氧合功能,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化碳分压(partic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 O?)、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乳酸、经皮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divided by the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 O?/Fi O?)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c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 CO?)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3.创伤组、颅脑外科术后组、颈胸部外科术后、腹部外科术后组HFNC治疗成功率、气管插管率、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HFNC成功组和失败组患儿ICU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81±8.78天、15.71±12.04天,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失败组实施呼吸支持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p H值、氧合指数均显著低于HFNC成功组(P<0.05),而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PRISM)、乳酸比值显著高于HFNC成功组(P<0.05)。HFNC失败组GCS评分<11分、PRISM评分>5.0分的患儿比例高于HFNC成功组(P<0.05)。5.创伤组、颅脑外科术后组、颈胸部外科术后、腹部外科术后组HFNC治疗的鼻损伤、腹胀、气漏综合征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FNC可改善创伤及外科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氧合功能。2.创伤、颅脑外科术后、颈胸部外科术后、腹部外科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行HFNC治疗的成功率、插管率、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3.创伤及外科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HFNC治疗失败可延长ICU住院时间。4.GCS评分<11分或PRISM评分>5.0分的创伤及外科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行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5.创伤、颅脑外科术后、颈胸部外科术后、腹部外科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行HFNC治疗的鼻损伤、腹胀、气漏综合征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