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自由主义走向民族社会主义:魏玛共和国到纳粹政权时期德国大学的转型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玛共和国至纳粹独裁时期的德国大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自由、成就颇丰,再到纳粹上台后跌入低谷,走向了历史的倒退,这时期的德国大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出现了从古典自由主义走向民族社会主义、从繁荣到暗淡的转型过程。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大学,体现了回归古典主义、保持自治传统、并迎合民主政治等特点,在古典自由主义这一主流思想的影响下,德国大学仍然是优质的高水准的大学。不过,在民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德国大学,在政治一体化运动以及官方对大学集权强压式管理的背景之下,大学的教育目标错置在培养忠诚勇敢的政党接班人之上。此外,军国主义在大学的盛行、代表政党意志课程的出现,大规模学术清洗和重塑科学工作的开展,不但重挫了大学人文理性精神和自由自治的传统,同时也导致教师队伍无辜受损、专业教育质量下降、大学之中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思想愈发膨胀等反常现象。大学走出象牙塔,被迫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连。此时德国大学,的确是德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次脱节和转型。而大学产生转型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教师的保守产生了对魏玛共和国的隔阂;学术自由的宪法保障为不满现状的言论提供了法律通行证;青年学生的民族感情被右翼分子欺骗利用;繁荣开放的共和国文化土壤以及德意志先哲们的思想,在特殊时期又为大学的转型埋下了导火索。时任德国马堡大学讲师的卡尔·洛维特(Karl L(o)with),则亲身经历了德国大学的由盛而衰,他的经历,是诸多惨遭纳粹党清洗的大学教师的真实缩影。对洛维特在转型前后的不同学术生活进行比较后发现:一方面,洛维特崇尚古典人文精神、向往清醒理智的学术理想,在转型后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弗莱堡大学和马堡大学在转型后也被顺理成章地纳入到民族社会主义的框架之中。不得不反思:转型后德国大学的教育宗旨,其实质是产出更多具有纳粹精神和意识的青年;而官方通过自上而下的严格审查,将自己的意志和精神牢牢灌输到教师头脑之中。综上所述,德国大学在该时期的转型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它既是根源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诸多文化思潮在特殊时期的总爆发,也是独裁政治和一体化进程的牺牲品,最终使德国大学开启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向民族社会主义转型的历史进程。
其他文献
社会排斥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指当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忽视、排斥或拒绝时,其归属需要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它有多重表现形式,如排斥、拒绝、孤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现代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经常会遗忘“死亡”这个人的生命的必然结局,死亡意识经常被排除在
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阅读常被视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这一重点不仅在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中被凸显,而且在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也得到重视。诸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也均证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快速生长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甚至对学校的发展影响深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在全国普通高校近1200万在校生中,贫困学生240多万,占总人数的20%。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
教师职业文化作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学校乃至教师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从教育现场(亲历的或者文献资料中所反映的学校教师职业文化以及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