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非鱼,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养殖的鱼类之一,经过四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产养殖分布较广的物种之一,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100多个国家被广泛养殖。我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引入罗非鱼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养殖,养殖区域不断扩增,养殖产量增长迅速,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罗非鱼第一大国,养殖产量及出口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罗非鱼也因此被誉为"21世纪中国献给世界的鱼"。广西气候条件适宜,渔业资源丰富,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是我国5大罗非鱼主产区之一。据统计,2013年广西罗非鱼养殖总产量为28.6万吨,位列全国第3。随着罗非鱼产业组织形式的优化、养殖技术的提高,广西罗非鱼产业已经形成由苗种繁育到成鱼养殖、流通和加工、出口等环节构成的罗非鱼产业链。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以及罗非鱼进口国贸易壁垒对我国罗非鱼产业的限制,广西罗非鱼产业各个环节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将影响广西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促进广西罗非鱼产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整体上把握罗非鱼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找出各环节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各环节价值实现的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措施予以积极应对和解决。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及农业产业价值链理论,首次提出了罗非鱼产业价值链的组成结构。首先,利用比较优势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罗非鱼5大主产区在罗非鱼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果表明,海南省和云南省具有比较优势,广东、广西和福建具有比较劣势,分析了广西罗非鱼产业具有比较劣势的原因及海南省、云南省罗非鱼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为广西罗非鱼价值链的研究提供依据。其次,在价值链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回顾法、调研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已有文献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及重要结论的基础上,依托罗非鱼产业链,从罗非鱼价值链的角度出发,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增加,各环节生产所产生的成本、价值增值及收益状况进行统计,经过统计整理和核算各环节的价值增值及在产业价值链总增值中所占的比重,归纳和总结了产业价值链的结构,对广西罗非鱼产业价值链的主要增值环节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广西罗非鱼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罗非鱼产业价值链的对策建议。文章同时对广西罗非鱼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进行实证研究,以便为罗非鱼国内销售渠道的开拓提供依据。论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广西罗非鱼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提高罗非鱼产业比较优势还应该从效率比较优势着手,提高养殖生产效率。2、国内流通路径的价值增值高于加工出口路径的价值增值。我国罗非鱼产业升级,应该从开拓国内市场及提高加工环节价值增值两方面下手。3、龙头企业在罗非鱼产业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减少养殖户与加工厂之间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加工企业增值比例及生产利润的提高,激发加工企业发挥带头作用,进行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罗非鱼价值增值。"公司+基地+农户"及"龙头企业+农户"等龙头企业主导的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直接对接的组织模式对罗非鱼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4、罗非鱼产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信息链建设刻不容缓,完善罗非鱼产业信息链建设,做到产品可追溯,是罗非鱼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最后,论文对广西罗非鱼产业发展提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价值增值、引导罗非鱼国内消费,开拓国内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优化产业经营模式、完善罗非鱼产业信息链建设,实现产品可追溯"等政策建议,为广西罗非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