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后路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和内固定融合术,近年来,随着非融合技术的发展,更提倡一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其优点在治疗应用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通过与腰椎后路减压单纯椎间盘切除的对照研究,对Wallis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症进行探讨。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随机选取30例行椎间盘切除+Wallis棘突间固定(实验组),30例行后路减压单纯椎间盘切除(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平均13.7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价(VAS、JOA及ODI评分)及影像学评价(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及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40±10.71岁,平均随访时间12.27±7.42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47±9.79岁,平均随访时间15.20±5.05。两组平均末次随访时间为13.73±6.47月。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随访时间、术前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临床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末次随访的VAS、JOA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VAS、JOA及ODI评分,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VAS、JOA及ODI评分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影像学指标方面:(1)术后1周:Wallis组责任节段椎间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责任节段的椎间角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2)术后末次随访:Wallis组责任节段高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仍能维持术前高度,而对照组则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出现高度的丢失;两组患者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责任节段的椎间角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Wallis组责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而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allis组与对照组相比,短期疗效优于后者,具有撑开椎间隙,维持椎间高度的作用。同时前者也可保持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生理活动,从而巩固手术效果,防止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变,有效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