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比脑梗死伴高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使用氯吡格雷50mg、氯吡格雷50mg+质子泵抑制剂(PPI)、氯吡格雷75mg+PPI三种氯吡格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此类患者更安全、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取于2013年4月~2017年4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录入患者208例,根据二级预防用药分成三组,其中氯吡格雷50mg组12例,氯吡格雷50mg+PPI组27例,氯吡格雷75mg+PPI组169例。分析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二级预防用药分成氯吡格雷50mg组,氯吡格雷50mg+PPI组,氯吡格雷75mg+PPI组,于入院第1天、第7天、第30天、第90天进行随访、记录相关资料。最终共有72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氯吡格雷50mg组8例,氯吡格雷50mg+PPI组15例,氯吡格雷75mg+PPI组49例,三组患者分别有5例、7例、13例完成血栓弹力图检查。分析三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临床预后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回顾性研究: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78),氯吡格雷75mg+PPI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P=0.00),其余两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3)。前瞻性队列研究:血栓弹力图结果示氯吡格雷75mg+PPI组的药物抵抗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P=0.03),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其余两组(P=0.00),其余两组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血小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mRS评分、NIHSS评分及缺血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上对于脑梗死伴高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应加用PPI治疗,而不是降低氯吡格雷的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