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化疗药物的使用日益广泛,以奥沙利铂为代表的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CIPN)成为肿瘤临床难治并发症,该毒性限制了奥沙利铂治疗剂量的提高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难题,需要探索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目的:拟通过复制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中医温经通络法外用对周围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中医药防治化疗周围神经毒性提供有效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等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模型组和3个中药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乐沙定)3mg/kg,隔天一次,共16次,正常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5%葡萄糖溶液对照;从造模第一天起,3个中药组用对应浓中药煎剂浸泡四肢和尾巴,60min/天,直到造模结束。于第4、8、12、16次注射奥沙利铂后测一次行为学(机械刺激感觉异常,冷刺激过敏反应,热痛缩足潜伏期),末次行为学测试后,戊巴比妥腹腔麻醉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采集腹腔静脉血离心取血浆检测NGF,取血处死后取第4、5腰椎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及足底皮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后,用Image Pro-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对背根神经节及足底皮肤P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中药组和模型组均出现机械触诱发痛反应,但中药高剂量组的机械触诱发痛反应较模型组动物减少(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各中药组相比冷缩足次数出现明显差异(P<0.05);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对照组的明显减慢(P<0.01,P<0.05);中药高剂量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P<0.05),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中药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中药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中药高剂量组组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百分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坐骨神经结构改变较模型组轻;足底P物质表达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温经通络散能够明显缓解周围神经毒疼痛,加快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对坐骨神经的损伤。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缓解坐骨神经损伤,增加血清神经因子表达,减少足底皮肤P物质表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