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语法化视角对汉语和英语儿童被动结构习得进行比较研究。儿童被动结构的习得是国内外语言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焦点。Borer(1987)、Israel(2000)、周国光(1992/1994)等先后对儿童被动结构的习得提出了种种观点。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母语习得的研究,对于不同语言儿童母语被动结构习得的对比研究,学术界目前还不多。本研究是在对1-5岁汉语和英语儿童被动结构习得语料搜集的基础上,对英汉儿童被动结构的习得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在过去20年,一些学者认为语法化历时演变和儿童的句法习得在总体上相平行。比如,Savage和Lieven(2003)认为在儿童的句法习得和语法化历时演变中,语法都来自于对语言的长期使用。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句法习得和语法化在实质上并不相同(Slobin 1994/2004;傅满义 2002)。本文以被动结构为例,从语法化角度考察儿童的句法习得。
本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语料的收集。本文的英语儿童语料主要来源于CHILDES国际儿童语料库,收集了来自英国和美国共32名儿童的语料,其中7人的语料基于1-2年的跟踪调查。汉语儿童的语料主要来自于笔者对宁波大学附属幼儿园50名汉族儿童的亲自调查,其中3人的语料基于为期3-4年的跟踪调查。笔者采用了随意型和控制型两种调查方法。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本文从实词到虚词的演变、语用推理的作用、渐变性、竞争性和音系变化等7个方面来分析两者存在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得出结论:儿童句法习得总体上重复着语法化的进程,两者都来源于语言的长期使用。认知因素、使用频率等在语法化和儿童句法习得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