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生物探针在C族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开发和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最大的膜蛋白家族之一,也是重要的药物靶点。GPCR所产生的不同生理效应主要通过G蛋白异源三聚体介导。GPCR与配体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促进与之偶联的G蛋白异源三聚体中的Gα亚基发生GDP与GTP交换进而被激活,伴随Gα亚基与Gβγ亚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并启动各种胞内信号转导。Gα蛋白可分为Gαi/o、Gαs、Gαq/11和Gα12/13四大家族,它们介导着不同类型的信号转导。因此,检测不同G蛋白亚型的激活,是研究GPCR所介导的各种下游信号与细胞应答的直接手段。C族GPCR主要包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eceptors)、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 receptors)、钙敏感受体、味觉受体等。其中m Glu受体和GABAB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其功能的异常往往与众多神经疾病的形成相关。虽然研究已经发现了m Glu受体与GABAB受体可以激活部分G蛋白亚型,但是否有其他G蛋白亚型也可以被激活,尤其是在神经元中这些受体对不同G蛋白的激活模式和差异还并不清晰。本文首先基于G蛋白三聚体激活后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的理论基础,利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技术,开发并优化了一类能够在活细胞中检测G蛋白不同亚型活性的生物探针。通过检测已知GPCR对特定G蛋白亚型的激活,本文确认了该类生物探针可以应用于检测Gi1、Gi2、Gi3、Go A、Go B、Gq、Gs和G13八种G蛋白亚型的激活,涵盖了G蛋白家族中主要的成员。进一步,本文还通过优化BRET的能量供体分子在Gα亚基上插入的位置,以及Gα亚基与Gβγ之间的配对,增强了其中Gq、Gs和G13生物探针的检测窗口。接着,应用该类生物探针,本文分析了所有m Glu受体家族成员(m Glu1到m Glu8)以及GABAB受体对不同G蛋白亚型的激活特征。结果验证了m Glu1和m Glu5可以激活Gq蛋白,m Glu2/3、m Glu4/6/7/8和GABAB受体可以激活Gi/o蛋白家族,如Gi1和Go A,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同时,本文还发现m Glu1和m Glu5还可以激活Gi/o蛋白,一些m Glu受体和GABAB受体可以激活G13、Gq蛋白。这暗示m Glu受体和GABAB受体可能通过偶联新的G蛋白亚型发挥新的功能。最后,本文还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中检测了内源性表达的GABAB受体对Gi/o蛋白的激活。虽然Gi和Go生物探针在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很低,但却具有与过表达HEK细胞体系类似的BRET变化窗口,这进一步验证了该类生物探针的灵敏性。该生物探针还可以在神经元中检测GABAB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和变构剂的药理学曲线。综上所述,本课题开发了一类G蛋白活性检测探针,并初步在两大类神经递质GPCR上进行了验证,发现了m Glu受体和GABAB受体可以激活一些新的G蛋白亚型,并进一步在原代神经元中验证了该探针可以用于内源性GPCR的G蛋白活性检测。现有的检测内源性GPCR活性的生物探针还很缺乏,这类生物探针具有高灵敏性,将可以作为GPCR活性检测,尤其是内源性GPCR药理学检测的新方法。但对于m Glu受体与GABAB受体激活新的G蛋白通路可能介导的生理功能,以及该类探针在内源性GPCR中应用的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无污染、低能耗的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生物燃料乙醇发酵液提纯工艺的能耗问题,且已被应用于工业化乙醇脱水。据现有文献分析发现,交联、共聚、接枝、共混、填充等改性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膜材料性能的优化,提升了膜的分离性能、机械和热稳定性等。超薄化等优化膜形态从而提升膜性能的方法以及微孔有机聚合物等新兴膜类型的出现进一步挑战了膜渗透通量和选择性相互制约的关系,为膜性能的提升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反洗钱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机关惩治洗钱犯罪、查没犯罪所得、打击上游犯罪、维护金融管理秩序等目标的重要法律依据。但该二者并非泾渭分明、相互独立的两个罪名,而是存在竞合的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司法实践中,两者常作为关联罪名被予以适用。本文旨在结合该二罪名的立法演进、现有法律规制及相关司法案例,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厘清该二罪名的
能源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带来的间歇性与不确定性问题,是未来交直流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环节,直流配电网具有高可靠性与低成本的优点,其关键设备直流变压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且直流变压器还可应用于电能路由器中作为中间环节提供电压变换、能量传递与电气隔离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直流变压器开展深入研究,以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MMDCT)在中高压领域优势明显,易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高载药率的超声响应仿生药物载体,实现化疗药物的可控释放,同时,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破坏肿瘤血管,将药物载体递送到肿瘤细胞,在肿瘤部位进行药物释放并产生活性氧协同抑制肿瘤,针对肿瘤血管和肿瘤细胞实现肿瘤的多重靶向治疗,以此来增强肿瘤治疗效果并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仿生超疏水载药介孔硅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评价目的:制备仿生超疏水载药介孔硅纳米粒
简单性思维历久而深植人心,与简单性惯于还原、线性、封闭、静态、机械的思维方式不同,复杂性则是一种强调涌现性、非线性、自组织、偶然性、动态生成的思维方式。具体体现于课堂教学时,简单性思维凸现知识的单向传递、认为知识乃至智慧都是一种叠加行为、固守教学的程序性、视为外塑和他组织的过程、满足于封闭短浅的完满性。而复杂性思维则恢复了课堂内的复杂网络和时间之矢、重视教学中迸发的机智及自组织的力量、并用一种系统
目的:转录因子(TFs)的表达异常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它们在肾透明细胞癌(cc RCC)中的作用及功能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TFs能否作为有效预测cc RCC预后的生物靶点,探讨其对cc RCC恶性表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自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RC)队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算法对TFs基因的拷贝数变异(CNAs)、突变情
当前,重金属污染是工业废水中一直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问题。吸附技术因其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成为重金属废水去除和回收的常用技术之一。吸附技术中吸附剂表面的官能团是去除金属离子的关键,而一类吸附功能团往往可以同时吸附不同金属离子,因此探究不同典型吸附官能团与金属离子间的吸附特性将有利于吸附材料的开发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含有羧基、磺酸基、氨基、磷酸基等4种不同类型基团的典型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Cu
背景与目的:胰腺部分切除术后胰腺功能的维持已成为新的治疗挑战。本研究采用CT成像测算胰腺切除体积,评价胰腺实质损失量与胰腺良性疾病术后短期内高血糖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171例术前血糖正常、因胰腺良性肿瘤或顽固性慢性胰腺炎已行胰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评估术前1周和术后2周内血糖情况。采用CT成像测量术前、术后胰腺体积并计算切除体积比(pancreatic resectio
第一部分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先天性巨结肠候选致病基因目的:收集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候选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07例HSCR患儿及133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
随着智能电网的兴起和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以串联-串联补偿的电动汽车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传输功率与效率的协同优化为目标,提出了两种谐波功率传输策略,传输功率较低时下可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同时给出了基波功率传输与谐波功率传输平滑切换的过渡策略,可在整个负载功率范围内优化系统的传输效率。为了验证所提的基波-谐波混合功率传输策略,本文基于一台额定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