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军事文本评价机制研究——以《中国军力报告》为例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料库语言学进行了研究,其中,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评价研究是持久不衰的课题。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新闻用语等领域中的研究都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国内外对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军事文本中的评价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还可以阐述话语对社会实践的影响与制约。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对中国军事力量的突飞猛进深感不安,其中《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就是美国担忧的一种外在表现。《年度中国军力报告》(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由美国国防部(DOD)具体承办,是美国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对中国军力的“披露”。本文采用美国国防部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军力报告》作为语料。一方面,作为美国国防部的年度报告,《中国军力报告》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传播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左右着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断甚至政策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军力报告》的信息来源却绝大多数来源于公开材料,如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国内智库研究成果、媒体新闻报道甚至是很多中国的军事论坛和网络述评,报告所取情报来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正、并非完全权威和客观,因此笔者将尝试通过对报告文本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揭示简单词汇背后隐含的态度立场。
  通过对关键词的横向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对我军现状、发展重心研究方向的变化趋势,以及美国对中国军力发展关注点的相似与不同;另一方面通过对报告评价资源的纵向分析,笔者发现中国威胁论、台湾问题、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的冲击等都是美国大肆笔墨之处,从中也看出了报告的政治倾向性。这有助于为探究中国军队的发展态势提供更多系统而详实的的语言证据,揭示美国报告中隐而不显的权力运作,深刻揭露报告这一政治话语背后蕴含的霸权、偏见与政治操纵意识形态;这对于警惕军事文本中语言之于错误认识的形成以及话语权力的构建具有启示作用,最终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估计提供预测,对我军国际形象塑造和提升军队软实力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对写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在诸多方面都不尽如意,学生也经常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评价方法和评价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有效的写作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写作评价方式,本研究结合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仅用语言来传递意义,也使用图片、录像或者其他的符号资源来构建意义。在现代交际过程中,语言和其他符号资源一起传递信息。  在现代社会,交流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常见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来说,网站已经是他们向公众展示身份形象的必要工具。伴随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关注的情况,大学主页,作为大学对
学位
英语情态动词是最早习得的表达人际间情感的动词,也是在口语和写作中最常用的语法项目。目前,在英语学习与教学相关研究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英语情态动词普遍被认为是英语语法体系中最为复杂但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法领域。作为英语写作中最难掌握的语法部分,情态动词的使用特征能够直接反映出学习者的英文写作水平。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欧框)”对外语学习定义了六级语言能力量表:A1(入门级),A2(初级),B1(
学位
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英语不仅是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还是中国对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英语人才。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环节,通过优质的教学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坚力量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而教材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展开学习的中心内容(朱茜
学位
语法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英语改革对于语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关于语法教学的研究已经从学生如何学习语法转向教师如何教授语法,从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研究教师的认知。教师的信念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因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教师信念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XX市XX学校36名高中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学位
作为限定词的一种,冠词的数量虽然少,但其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非常复杂,掌握难度较大。对汉语这种没有冠词语法概念系统的语言来说,其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习得更加困难,所以失误尤其多。  概念迁移假说的出现为冠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研究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作为观察语料库,以母语为德语的奥地利高中英语学习者抽样语料库为参照,通过检索分析观察语料库中冠词的使用情况,基于汉语背景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
学位
隐喻研究最早始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看来,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几个世纪以来,这一观点一直在隐喻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开始转向认知语言学领域。这本著作中形成了概念隐喻理论,把隐喻划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作为概念隐喻的最基本成分,空间隐喻相关的研究逐渐展开。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作为理论框架,意在分析“out”和
英语关系从句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针对英语学习者写作文本中的关系从句研究多围绕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情况展开,但是基于大型语料库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写作文本中的关系从句使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参照了欧盟英语档案计划中的英语语法项目,其中关系从句呈现出了从初级、中级到中高级的发展趋势。
学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外语与第二语言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向学,关注点由研究教学方法转变为研究外语学习过程及影响习得的相关因素。为了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很多学者对阅读焦虑,阅读策略及阅读成绩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不用说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本文以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理论为基础,意在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的相关性。被试者为东北大学20
学位
认知语言学以人类的具身体验为基础。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隐喻的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里面的热点问题。传统的隐喻研究往往强调隐喻在语言中的修辞学特征。自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孙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对于隐喻的研究开始了从语言现象到认知现象的转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表达方式由单一的模态向多模态转变。因此,福塞维尔提出了多模态隐喻这一理论,并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多模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