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料库语言学进行了研究,其中,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评价研究是持久不衰的课题。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新闻用语等领域中的研究都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国内外对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军事文本中的评价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还可以阐述话语对社会实践的影响与制约。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对中国军事力量的突飞猛进深感不安,其中《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就是美国担忧的一种外在表现。《年度中国军力报告》(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由美国国防部(DOD)具体承办,是美国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对中国军力的“披露”。本文采用美国国防部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军力报告》作为语料。一方面,作为美国国防部的年度报告,《中国军力报告》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传播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左右着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断甚至政策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军力报告》的信息来源却绝大多数来源于公开材料,如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国内智库研究成果、媒体新闻报道甚至是很多中国的军事论坛和网络述评,报告所取情报来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正、并非完全权威和客观,因此笔者将尝试通过对报告文本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揭示简单词汇背后隐含的态度立场。
通过对关键词的横向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对我军现状、发展重心研究方向的变化趋势,以及美国对中国军力发展关注点的相似与不同;另一方面通过对报告评价资源的纵向分析,笔者发现中国威胁论、台湾问题、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的冲击等都是美国大肆笔墨之处,从中也看出了报告的政治倾向性。这有助于为探究中国军队的发展态势提供更多系统而详实的的语言证据,揭示美国报告中隐而不显的权力运作,深刻揭露报告这一政治话语背后蕴含的霸权、偏见与政治操纵意识形态;这对于警惕军事文本中语言之于错误认识的形成以及话语权力的构建具有启示作用,最终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估计提供预测,对我军国际形象塑造和提升军队软实力提供建议。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对中国军事力量的突飞猛进深感不安,其中《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就是美国担忧的一种外在表现。《年度中国军力报告》(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由美国国防部(DOD)具体承办,是美国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对中国军力的“披露”。本文采用美国国防部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军力报告》作为语料。一方面,作为美国国防部的年度报告,《中国军力报告》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传播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左右着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决断甚至政策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军力报告》的信息来源却绝大多数来源于公开材料,如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国内智库研究成果、媒体新闻报道甚至是很多中国的军事论坛和网络述评,报告所取情报来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正、并非完全权威和客观,因此笔者将尝试通过对报告文本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揭示简单词汇背后隐含的态度立场。
通过对关键词的横向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对我军现状、发展重心研究方向的变化趋势,以及美国对中国军力发展关注点的相似与不同;另一方面通过对报告评价资源的纵向分析,笔者发现中国威胁论、台湾问题、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的冲击等都是美国大肆笔墨之处,从中也看出了报告的政治倾向性。这有助于为探究中国军队的发展态势提供更多系统而详实的的语言证据,揭示美国报告中隐而不显的权力运作,深刻揭露报告这一政治话语背后蕴含的霸权、偏见与政治操纵意识形态;这对于警惕军事文本中语言之于错误认识的形成以及话语权力的构建具有启示作用,最终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估计提供预测,对我军国际形象塑造和提升军队软实力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