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与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建立在温州卒中登记数据库基础上,前瞻登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发病一周内房颤合并卒中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近期心衰史、既往史(卒中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史、酗酒史等)、住院期间主要治疗情况、主要并发症(出血转换、肺部感染)、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统一采用NIHSS评分)。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发病前CHADS2评分评分,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和糖尿病各记1分,卒中或TIA史记2分,并按CHADS2评分评分水平分成三个组(0-1,2,3-6。)。随访住院期间并发症(出血转换,肺部感染)和三月时预后情况(以MRS评分为评价指标,MRS≤2为预后良好,MRS≥5为预后极差),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分别对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良好与预后极差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P<0.10的所有单因素分析因素进入Logistict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CHADS2评分分组为分类变量,比较各组之间对三个预后的影响情况。
结果:
1共纳入203例患者,其中CHADS20-1组72例(35.5%),CHADS22组53例(26.1%),CHADS23-6组78例(38.4%)。
2单因素差异检验采用X2检验,结果发现与三个月预后良好有关的因素是糖尿病,心衰,年龄,NIHSS评分,CHADS2评分分组。与三个月预后极差有关的因素为近期心衰史,卒中史,年龄,NIHSS评分,CHADS2评分分组。CHADS2评分高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均数分别为9.8,12.6.13(F=3.404,P=0.035,);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5%,34%,39.7%(x2=14.643,P=0.001);预后良好率较低,分别为72.2%,41.5%,29.5%(x2=28.542,P=0.000);预后极差率较高,分别为6.9%,18.9%,39.7%(x2=23.575,P=0.000)。三组间出血转换率分别为19.4%,26.4%,20.5%,p值为0.614,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DS2评分是预后良好和预后极差的独立预测因子,以CHADS23-6组为参考,CHADS20~1预测良好预后的OR值为5.018(95%CI为2.055~12.560);以CHADS20-1组为参考,CHADS23-6预测极差预后的OR值为6.197(95%CI为1.670~22.996)。
结论:
1发病前CHADS2评分与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评分低者(0-1),预后良好可能高;评分高者(3-6),预后极差可能高。
2发病前CHADS2评分与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相关,评分高者(3-6)NIHSS评分较高。
3发病前CHADS2评分与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时肺部感染发生率相关,评分高者(3-6)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三组间出血转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