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脂肪添加水平及比例对荷斯坦公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消化代谢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公牛,年龄4.5岁,平均体重580±50kg,以精补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饲粮,在饲粮中分别添加4%、5%、6%三个脂肪添加水平,在每个添加水平下,用胡麻籽油制作的过瘤胃脂肪和胡麻籽两种脂肪按照4个不同配比100:0、85:15、70:30和55:45,采用3×4两因素设计,即每种脂肪添加水平下分别形成4种饲粮,共形成12组(脂肪水平(%)/不同配比(100:0(用100简单代替,以下同)、85:15(85)、70:30(70)和55:45(55))分别为4/100(1组)、4/85(2组)、4/70(3组)、4/55(4组)、5/100(5组)、5/85(6组)、5/70(7组)、5/55(8组)、6/100(9组)、6/85(10组)、6/70(11组)、6/55(12组))。研究在1.2倍维持能量需要的条件下,不同脂肪添加水平及比例对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脂肪水平及比例对瘤胃pH和氨态氮浓度无影响(P>0.05);对总挥发酸、乙酸、丙酸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6%脂肪组的乙酸与丙酸比值极显著高于添加4%的组(P<0.01),各组之间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2)对于瘤胃CP降解率来说,过瘤胃脂肪与胡麻油(以胡麻籽方式添加)的比例为70:30的组显著高于100:0的组(P<0.05),7组显著高于9组(P<0.05);NDF和ADF瘤胃有效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3)日粮添加4%和5%脂肪组的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添加6%的组(P<0.01),1组极显著高于9和12组(P<0.01),显著高于10和11组(P<0.05),3、4和7极显著高于12组(P<0.01),显著高于9、10和11组(P<0.05),2和8组显著高于10和11组(P<0.05);不同脂肪添加水平及比例对各组之间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脂肪量的添加表观消化率有降低趋势;日粮添加4%和5%脂肪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添加6%的组(P<0.01);添加4%脂肪的消化能/总能(DE/GE)极显著高于添加6%的组(P<0.01),添加5%脂肪组的消化能/总能(DE/GE)显著高于添加6%脂肪的组(P<0.05),1和3组显著高于12组(P<0.05)。(4)日粮添加4%的脂肪组的净氮利用率极显著高于6%的添加量的组(P<0.01),添加5%的组显著高于添加6%(P<0.05),8组的净氮利用率显著高于12组(P<0.05)。(5)日粮添加6%脂肪组的尿囊素浓度和尿嘌呤衍生物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添加4%的组(P<0.01),显著高于5%的组(P<0.05),9和10组的尿囊素浓度和尿嘌呤衍生物的含量显著高于7组(P<0.05)。(6)添加不同水平及比例脂肪后,1、6、8、9和12组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浓度显著高于4组(P<0.05);日粮添加4%脂肪的脂肪甘油三酯酯酶(ATGL)极显著高于添加5%和6%的组(P<0.01),6、11和12组显著高于2、3和4组(P<0.05),9组显著高于2组(P<0.05);添加5%和6%脂肪组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浓度极显著高于添加4%的组(P<0.01),6和7组显著高于2和4组(P<0.05),9组显著高于4组(P<0.05);6组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浓度显著高于9组(P<0.05);添加4%脂肪组的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添加6%的组(P<0.05)。综上脂肪添加量为5%、过瘤胃脂肪与胡麻油(以胡麻籽方式添加)比例为70:30为最适宜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