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7最新颁布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为“创新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实践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就是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教学当中的实际运用,在“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决策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既可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又可使学生养成善于决策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区域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应用性、案例丰富的特点为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内容基础。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更能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决策技能。在高中区域地理中对学生的决策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是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是地理新课程改革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在高中区域地理中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决策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丰富地理教学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以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首先对决策和决策能力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并进一步论述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意义和可行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的方式对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调查中发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时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性的意见以及策略。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决策能力培养的认识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教师选择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区域地理内容不够丰富,比如教师选取的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课程案例相对保守;3.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过于单一,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部分教师选择案例教学法,也有少部分教师利用讨论法及发现法进行教学,但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用得较少;4.教师在教学过程较少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决策性的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选择回避跳过或者直接给学生答案,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师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过于单一。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基本是以课本为资料进行查阅,说明教师提供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6.教师对学生决策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反思意识。大部分教师集中于口头表达的评价方法,部分教师选择作业检测对学生的决策能力进行评价,较少采取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等其他评价方法。本文以文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辅以专家咨询法、和观察法作为研究的辅助依据。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策略: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课堂高效性;2.教师树立决策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明确适合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区域地理内容,有针对性地利用区域地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决策能力的培养;4.明确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步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围绕区域地理内容提出决策性问题→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搜集→对资料进行筛选→初步确定解决方案→小组展示方案→其他小组与老师对方案进行评价及完善→选出最终方案并进行公示;5.促进评价手段多样化,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意识。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论证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培养策略。虽然大部分教师有意识到决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缺少理论依据和培养策略。三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可提高学生的决策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并从解决办法当中选择最优方案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分析问题并作出决策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前打好决策能力基础与信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