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及其作品的万物有灵论解读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大师和布鲁斯伯里团体的核心人员之一。伍尔夫大胆地背离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以一种实验和探索的精神创立了全新的创作形式,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现代小说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别于传统小说,伍尔夫提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至今仍然产生影响,因此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分析她的人生和作品,如女权主义思想,意识流,精神分析,美学等,涌现出大量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是鲜有学者研究过她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其作品中的万物有灵思想。   伍尔夫从来没有公开宣布自己是一名万物有灵论者,但她的作品却充斥着万物有灵的内涵。她本能地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每个个体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世界万物联系在一起的。伍尔夫勾画了一个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世界。她将必定要死亡的个体放到永恒的世界中,使人能够从容地面对生命的消逝。   伍尔夫的一生都在跟死亡做斗争,她的生命哲学来自于她对世界的感悟。她与缠绕其一生的疯癫和死亡冲动做斗争。她用灵魂理论来诠释死亡和疯癫,在生命的终点,她平静地选择了死亡;在留给丈夫的遗书中她流露出的不是绝望和怨恨,而是走向永恒的乐观心态。   除去介绍和结论,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万物有灵论和伍尔夫的生平及其作品,分析了伍尔夫在和自然的精神交流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和写作观;第二部分通过万物有灵论阐释伍尔夫的疯癫和死亡;第三部分从万物有灵论的角度分析伍尔夫的作品,揭示隐藏在作品中的万物有灵思想。
其他文献
基于高斯动态时间规整核函数(Gaussian Dynamic Time Warping kernel)的支持向量机(GDTW-SVM)在联机手写识别中有较高的识别率,但是存在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结合联机手写识别中特征向量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引入控制参数来约束GDTW最优对齐路径计算空间的方法,优化了GDTW核函数。然后,使用联机手写识别数据库UJIpenchar2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不
随着物联网在业内的不断讨论,各种物联网的应用也进入到摸索状态。而能承载这些应用的核心,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协议。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物联网协议:WMMP。当前支持的通信方式有USSD、GPRS和短消息。而比较方便的方式是短消息。因此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使用短消息方式传输WMMP数据。
文章介绍了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电线标准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并对这些重点和难点作了一定分析.
叶芝是二十世纪一位公认的伟大诗人,他把他的诗篇创建成一个的独特的象征世界。他不停地探索诗艺和象征,缔造了精彩纷呈、玄机深奥的多元象征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叶芝象征体系
文章介绍了电磁波的组成,描述了频率分布概况,分析了无线电波中微波通信Wi-Fi在电磁波中的位置和作用,阐述了的家庭小型无线网络的安装和设置。为学习先关知识提供了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