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18个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第6个必修任务群,旨在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019年出版的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模块共有三个单元指向该任务群教学,分别是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和第八单元,其中共有11篇文言文。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现在很多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进行调研,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提供参考。本论文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先进行概念界定,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包括“思辨”“思辨性阅读”“思辨性表达”,接着对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与一般性文言文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特点,最后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文言文进行简要梳理;第二部分通过统计问卷的调查结果,对目前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第三部分则是根据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提供思路。总体来说,本文是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索出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青少年民族文化知识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构成中占有重要分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从现在的古诗词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还是以教师精讲为主,忽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改进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古诗词教学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但研究中国古诗词的特点,结合目前高中
学位
长期以来,由于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误差,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文轻语现象。“语文”教学除了重视“文”的教学,也要大力培养学生“语”的能力,也就是口语表达的能力。当今初中语文口语表达教学明显欠缺,这不仅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完整性,也影响了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以一个中学的语文教学为研究个案,对当下初中语文口语表达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为初中语文
学位
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语文研究的热点,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但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的阅读教学大都围绕整本书阅读展开,名著导读部分体现尤为突出。在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导下进行导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改的趋势,有利于解决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困境。如何在整本书阅读背景下,做好名著
学位
《孔乙己》作为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作,能在简短的篇幅中将人性的凉薄,精炼且深刻的表达出来,极具讽刺意味。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过度解读文本主旨或理解不到位的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教育更多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养成,生命教育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更为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理念的融合提供了途径。以“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指导《孔乙己》教学,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以语文唤醒生命
学位
经典名著是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初中生阅读名著不仅能增加语文素养,提高理解能力,还能塑造健全人格,锤炼道德品质。因此名著导读教学对初中生至关重要,关系到初中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与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此研究以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重要性为选题背景,为教师导读名著提供新的教学视角,旨在改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效果。第二
学位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教学主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使得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眼花缭乱的教学手段等逐渐成为课堂常态。这在促进语文教学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浮华化、狭隘化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丁卫军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语文名师,他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不断探寻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创新语文课堂的教
学位
意象作为组成古诗词的重要要素,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在众多的意象当中,动物意象可以说是古人最常用的意象类型之一。古诗词中的动物意象经过时间的雕刻,在古诗词中承担着表达诗人情感的任务,同时也孕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本文试图从初中语文古诗词动物意象的教学入手,从而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动物意象教学的研究背景
学位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含蓄隽永的语言、物我相融的意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古诗词课堂教学仍然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教师侧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讲解过多,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阻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再加上教学流程的固定化,导致师生对诗词的解读不够深入,古诗词教学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过于注重表层知识而忽略深层意义建构的浅表化教学特点。近年来,
学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特点在于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围绕议题所开展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又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小说是初中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之
学位
笔者在实习期间对该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主要以议论文的逻辑结构知识为主,忽略了写作情感的表达。在这样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趋向于模板化,在写作中缺失情感的参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在写作教学期间也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唤醒,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现行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对情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