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微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导致的高糖为特征的终身疾病。WHO估计全球有超过一亿七千万的人受到这个慢性病的折磨,并且估计到2030年这个数量会增加至三亿六千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全身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两者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病情逐渐恶化。在发达国家DR与DN是成人致盲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较常见病因。DR与DN均以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的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为共同的发病基础。高血糖直接毒性、高糖状态下多元醇通路、已糖胺旁路、蛋白激酶C旁路的激活、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某些生长因子等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已经有大量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抗氧化剂α-硫辛酸,ARB类药物氯沙坦等可以通过改善氧化应激、阻滞局部RAAS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DN、DR中视网膜和肾脏损伤的情况、氧化应激对其的损害、细胞因子的水平、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等进行了探讨,并使用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α-硫辛酸、氯沙坦等药物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进行了干预研究,发现了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和视网膜病变均起到了保护作用。并进一步从氧化应激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水平、血清血管紧张素II水平、超微结构、PEDF的mRNA表达等来探讨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对象及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类似1型糖尿病模型(以下简称DM模型)。设正常对照组(以下简称NG组)20只;腹腔注射60mg/kg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80只,分为糖尿病未处理组(以下简称DM组),复方血栓通处理组(以下简称XST组),α-硫辛酸处理组(以下简称LXS组),氯沙坦处理组(以下简称LST组),每组各20只。课题分成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检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体质量、左肾重量、24h尿蛋白排泄量、测定肾皮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含量,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肾皮质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观察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第二部分:检测血清中氧化产物SOD、MDA, RT-PCR方法测定视网膜中PEDFmRNA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第12周时视网膜基底膜、周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研究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第三部分:分别于干预2周,12周时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比较DM组,LST组,NG组,XST组的血清血管紧张素II差异,评价复方血栓通对RAAS系统的影响。结果:1、复方血栓通及α-硫辛酸(100mg/kg/d)分别干预12周后,糖尿病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模型组大鼠左肾重/体质量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干预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P<0.05),大鼠左肾重/体质量比降低,其中复方血栓通处理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可见糖尿病未处理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厚度不均匀增加,足突融合、消失,系膜细胞增生。经复方血栓通、α-硫辛酸处理后,上述改变有所好转。进一步行氧化应激指标测定:和正常组比较,糖尿病未处理组大鼠肾脏MDA水平升高(P<0.05),GSH-Px水平降低(P<0.01),经复方血栓通和α-硫辛酸处理后MDA下降,GSH-Px明显上升,其中复方血栓通处理组较糖尿病未治疗组M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药处理后的GSH-Px与糖尿病未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未处理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经过药物干预后,2组该表达均下降,其中复方血栓通处理组与糖尿病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清SOD及MDA含量均升高,经过药物处理后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PEDF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5),经过复方血栓通、α-硫辛酸药物处理后,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上调,复方血栓通组PEDF含量与糖尿病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下可见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呈指状突起,线粒体肿胀变性,甚至呈空泡状。经过药物处理后可见上述改变均有好转。3、糖尿病未处理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复方血栓通与氯沙坦干预后,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明显降低,两组与糖尿病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研究以公认的抗氧化剂a-硫辛酸做对照,观察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糖尿病未处理组大鼠相比,复方血栓通可降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降低肾脏肥大系数(左肾重/体质量),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复方血栓通可能通过提高肾脏的抗氧化能力,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2、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上调PEDF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3、复方血栓通和氯沙坦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明显下降,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血栓通超微颗粒可能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上调血管紧张素II水平从而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起到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病历书写应当符合客观、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不符合病历书写基本原则的病历,不能作为诊疗依据和作为教学、科研资料,也不能成为诉讼证据。本文针对当前医务人
目的探讨对胃肠外科护士实施标准化回流灌肠培训的效果。方法对科内16名临床工作5年以内护士实施回流灌肠操作及理论培训,将2013年培训的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将2014
<正>~~
会议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湿化气道的影响。方法在2007年1月~2009年7月的住院患者中,选取80例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无菌蒸馏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
目的研究选择氧气湿化液的效果及其更换时限,找出最佳氧气湿化液。方法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所选择的湿化液及其在不同时间段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44份瓶装凉开水和
防治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措施。主要阐述了柑橘木虱的防治技术手段,包括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并且探讨了柑橘木虱防治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防治柑橘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是指黄山茶树群体种因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减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或黄白色)的一个变种。黄山白茶作为安徽歙县的农
为了研究叉斑狗母鱼(Synodus macrops)各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及对体重的影响,随机选取叉斑狗母鱼150尾,测定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头长(X4)和体重(Y)共5个性状。通过相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广东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区域及同一试验区域不同试验点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巨大差异,在油茶养分管理时就
两性共聚物由于在高分子链节上同时含有正、负两种电荷基团,常具有多种特殊功效,是功能高分子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很多两性水溶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的报导,如水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