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圣殿》中的异质空间建构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福克纳因其“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1931年发表的《圣殿》曾是他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采用空间叙事来寻求小说叙事和主题的突破。本文从福柯的异质空间和空间叙事理论视角,分析了《圣殿》中的异质空间主题、空间叙事技巧和人物主体性。笔者旨在通过对该文本空间建构和创新叙事技巧的探索,揭示福克纳独特的异质空间叙事模式。本文分为:第一章介绍威廉·福克纳和《圣殿》,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在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的六个原则基础上详细分析《圣殿》,包括文化多样性、空间的不同象征意义、空间转换、异质时间、空间的开关系统和幻觉空间。第三章阐述《圣殿》的空间叙事技巧。通过分析非线性叙事、并置和意象重复,我们可以发现福克纳给予读者重构文本的自由。谭波儿和霍拉斯的故事穿插出现、事件的时间顺序打乱等非线性叙事形成的文本空间感,需要读者参与建构;两条故事线的并置发展,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和可拓展性;老法人院、沙路等意象的重复描写暗示着一种宿命的邪恶。这些技巧的巧妙使用使得《圣殿》的叙事更加立体生动;不仅如此,空间叙事技巧还和异质主题相互融合。第四章是在空间叙事的基础上探索主体性。人物和空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圣殿》中的畸念、女性意识、自我实现、堕落的人性等都是源自约克纳帕塔法的边界——老法人院子,蠢蠢欲动寻求边界的突破。事实上,每个人都无法阉割异质空间所赋予自己的出生即有的可辨别性。本文认为,异质空间叙事模式不仅存在于福克纳《圣殿》中,在他其它作品中亦是有迹可循。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概念,并非静止的、单一的,更是受到知识、权力、历史、人物等多重话语的影响,是多产性的、能回应的,是各种关系相互交织。福克纳杰出的叙事技巧,完美展现了作品中异质空间的特性,进而展现旧南方、整个世界的异质性。
其他文献
日前,Cymbet公司宣布其名为EnerChip的可充电固态电池已在中国全面上市,该电池使用标准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以及获得专利的构造技术而特别地制成,是目前超级电容 钮扣电池的最佳替代物。  与目前作为后备电源或者能量捕获存储的传统纽扣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相比, EnerChip电池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EnerChip可充电固态智能电池(SSB)在能量存储和电源管理上是一个创新,可以封装为适用于表面贴
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1964年在美国外外百老汇开始他的戏剧写作生涯,此后凭借五部家庭剧而广受关注,包括《饥饿阶级的诅咒》(Curse of the Starving Class,1977)、《被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人生的枷锁》是他的半自传长篇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毛姆通过描写主人公菲利普的辛酸成长经历以及菲利普对宗教、理性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来揭示语言、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偏见、歧视和对事实的歪曲。新闻报道是现代社会人民了解社会、获取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古代礼俗术语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礼俗术语是表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礼节、仪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