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评论》(1932年5月—1937年7月)创办于北平,是一份政论时评周刊,在当时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它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以胡适为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创办的。主要撰稿人大部分是高校教师或科研工作者,且绝大多数曾留学海外,可以说是真正的社会精英,因而文章的知识性和思想性都十分突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当中有很强的号召力。高等教育担负着国家学术研究和技术人才养成的重要使命,历来备受关注。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定型期,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措施。《独立评论》中的文章对于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政府教育政策,常常有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建议,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独立评论》中的高等教育文章为中心,并结合当时其他教育舆论,分析《独立评论》周围的学者对当时的大学改革、高等师范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等问题的主张,探讨《独立评论》与30年代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相互关系。全文分为前言、正文五个部分,以及结语等七部分。前言概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独立评论》的创刊始末以及创办宗旨,《独立评论》的主创与主要撰稿人群体的概况,梳理了刊中关于高等教育的文章的总体情况。第二部分,梳理《独立评论》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成因的分析,包括教育思想、政治的影响和教育计划的缺失等方面。第三部分,论述了《独立评论》同人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对裁并大学、改良大学学科布局、设置大学研究院等问题的主张和建议。第四部分,呈现了《独立评论》在高等师范教育的存废之争中的观点及其影响,评价这场争论的意义。第五部分,论述了《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学术自由的倡导,对于高等教育以学术为核心的强调。《独立评论》中的学术自由主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高等教育独立,中国的学术独立,以及理性处理学术与救国的关系等。结语部分,结合30年代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述评《独立评论》中的高等教育改革主张。
其他文献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添加马铃薯氧化淀粉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氯的添加量0.15%,LXF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
2014年12月日本举行了安倍再度执政以来第二次大选,安倍领导的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第三次安倍政权于2014年年末正式启动。安倍着眼于长期执政,未来将会继续沿着
<正>最近,有权威人士提出,医疗保障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报销比例。提高报销比例是老百姓容易理解且最为拥护的体现医疗保险作用的做法,如果调查民意,人人举双手赞成。但仔细琢磨
唐末诗人韦庄是一位诗词兼擅的作家,他与杜甫有共同的政治追求,相似的人生遭际,在艺术审美上的契合,使韦庄对杜甫产生异代知音之感,在选诗与创作上都直追杜甫,有“老杜笔力”
<正>"十三五"期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的重要和关键时期。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主要是
当前,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往往无法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两者间的关系,使之在育人活动的开展中相互分离,导致学校的育人活动缺乏活力与特色,无
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还原力以及螯合金属的能力,并与天然抗氧化剂VC、VE、儿茶素、蜂胶和合成抗氧化剂BHT、TBHQ、PG进行比较,研究葡萄籽提取物(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一批外籍人口来华,这些外籍人口主要集聚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并且已呈现出一定规模的长期居住现象,这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
<正>医保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就是付费办法是否科学合理。2001年起南昌不断探索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经历了"定额付费、病种追加"和"定额+直补+追加直补"的两个阶段,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