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评论》(1932年5月—1937年7月)创办于北平,是一份政论时评周刊,在当时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它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以胡适为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创办的。主要撰稿人大部分是高校教师或科研工作者,且绝大多数曾留学海外,可以说是真正的社会精英,因而文章的知识性和思想性都十分突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当中有很强的号召力。高等教育担负着国家学术研究和技术人才养成的重要使命,历来备受关注。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定型期,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措施。《独立评论》中的文章对于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政府教育政策,常常有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建议,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独立评论》中的高等教育文章为中心,并结合当时其他教育舆论,分析《独立评论》周围的学者对当时的大学改革、高等师范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等问题的主张,探讨《独立评论》与30年代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相互关系。全文分为前言、正文五个部分,以及结语等七部分。前言概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独立评论》的创刊始末以及创办宗旨,《独立评论》的主创与主要撰稿人群体的概况,梳理了刊中关于高等教育的文章的总体情况。第二部分,梳理《独立评论》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成因的分析,包括教育思想、政治的影响和教育计划的缺失等方面。第三部分,论述了《独立评论》同人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对裁并大学、改良大学学科布局、设置大学研究院等问题的主张和建议。第四部分,呈现了《独立评论》在高等师范教育的存废之争中的观点及其影响,评价这场争论的意义。第五部分,论述了《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学术自由的倡导,对于高等教育以学术为核心的强调。《独立评论》中的学术自由主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高等教育独立,中国的学术独立,以及理性处理学术与救国的关系等。结语部分,结合30年代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述评《独立评论》中的高等教育改革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