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其预后较好,恶性程度较低,临床治疗趋于保守,但临床上局部组织受侵及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微小癌也时有发生[1]。由于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特别是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阴性(cN0)的临床处理,目前手术方式存在很大争议,国内外指南也未明确具体手术方式。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N0期PTMC手术治疗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的临床意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具体范围以及清扫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PTM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首次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的20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影像学下的肿瘤形态等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同时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我院的68例cN0期PTMC患者行甲状腺癌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分组清扫术,术中将中央区淋巴结分为喉前淋巴结(a)、气管前淋巴结(b)、喉返神经浅层淋巴结(c)、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d)、胸骨上窝淋巴结(e),分别清扫后送术后病理。统计cN0与p N0的相符率,比较术后每个淋巴结分组的转移率,以及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钙降低的发生率。结果:在回顾性研究中,207例cN0期患者,存在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的例数为63例(30.4%),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瞻性研究当中,68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42.6%,cN0与p N0的相符率为57.4%。各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2.1%、14.7%、10.3%、0%,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出血;有5例(7.4%)患者出现术后短暂的喉返神经麻痹症状,1例(1.5%)患者表现为永久的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有15例(22.1%)患者在1周内有暂时性的血钙降低表现,3例(4.4%)表现为永久的血钙降低。结论:对cN0期的PTMC患者进行预防性的CLND是合理的,清扫时的处理策略应为:建议对肿瘤直径>5mm、年龄≤55岁、复发风险较高的男性PTMC患者行单侧预防性CLND;清扫时可将清扫重点放在:气管前淋巴结,喉返神经深层以及喉返神经浅层淋巴结,在清扫时做到不简化,不遗漏;而喉前淋巴结以及胸骨上窝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可选择不清扫;针对预防性CLND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时,应衡量清扫后的获益与风险,定制个体化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