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大》的时间表达法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乞大》是元明时期的口语材料,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口语的面貌,有一定代表性,对它的时间表达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将有助于近代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而近代汉语的时间表达法的研究是深化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的必要前提.该文主要研究元明汉语教本《老乞大》中的时间表达法,首先阐述中外语言学界对语言时间表达的主要观点,表述清楚自己的定位,接着在前人已有研究层面总结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在此基础上,详细描写与分析了《老乞大》的时制和时体表达形式,并将其与现代汉语的时间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出这一时期时间表达的特点及其所处的历史地位.认为其主要特点有:时制表达的词汇形式方面,数量上比现代汉语少,表时模糊,代体时间较多,使用农历时间,时间主从句数量少而结构简单;表时制的语法成分有所不同,有比较纯粹的不同时表体的时制语法形式"来".在时体表达方面,主要时体形式"了"、"着"等只有细微不同;多种时体手段发育尚不成熟,如经历体"过"及进行体、起始体、继续体、短时体等没有出现;存在后来遭受淘汰命运但此时仍处成长期的时体形式如"将".最后确定《老乞大》时间表达的历史地位处于已有的时间表达方式发展过程的中后期,表现出其在时间表达法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以战争为时代背景,处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转型期.该文以四十年代小说文本中的一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故事叙述的解构式例析,来揭示战时知识者观审
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广袤天空中,沈从文是一颗璀璨而又孤寂,晶莹而又独特的星星.其作品多关注湘西底层人们的生活,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蕴涵丰富而又深厚的民俗文化知识.因而,立
音乐性研究是诗歌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关于这一课题的论述颇多,但总的来说,还缺少突破性,因此,这一论题尚留下颇为广阔的论述空间.诗与音乐属同源艺术,曾同为原始综合艺术
《老残游记》是晚清著名小说之一。本文立足于作家与作品的结合,通过对作者刘鹗的生平经历及《老残游记》的具体创作过程的考察说明,《老残游记》的问世虽属偶然,却是作者所处时
作为"开一代诗风"的诗坛巨擘,艾略特在20世纪中外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该论文首先对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艾略特的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其几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