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一直被排斥于社会养老保障网络之外。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关键在于“资金”二字。本文选择基于土地流转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为题,从制度安排角度运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及制度经济学等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土地与农村养老保障的关系、土地流转制度供给与农村养保制度需求平衡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给出基于土地流转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安排。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农村养老保障与土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一是对我国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演变趋势进行了理论总结与分析;二是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考察。发现农村土地具有养老等保障功能,多表现为实物保障状态,但此功能正在弱化。因此要改变土地的直接实物保障形态为间接价值保障形态,以增强土地保障作用。第二,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和供给的考察,发现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障制度的需求强烈,但养老保障制度供给缺乏。第三,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受到当今政策的鼓励,目前已有很多成功的模式,但是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也存在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定价导向、缺乏中介组织等方面的制度缺陷,这些缺陷阻碍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第四,提出以土地流转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分析其现实可行性之后,设计出具体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之上的,因此首先要求完善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及相关建议。在土地的实物形态保障日益弱化的情况下,本文试图从制度安排角度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从土地的价值形态保障入手,为解决农村养老保障资金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是一种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