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同时,也在有意或无意地构建着自己或他人的身份。显然,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身份构建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且值得研究的语用现象。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纷纷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对身份构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对身份构建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文献资源。本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会话分析以及成员范畴分析理论对日常交际活动中身份构建的研究,分析了其主要成果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总结了日常言语交际中身份构建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运用Verschueren(2000)提出的顺应论对身份构建进行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观性研究,旨在提出身份构建的顺应模式以探究身份构建现象背后的认知语用机制,进而对交际语境中身份构建的顺应性进行阐释。根据顺应论,本文把身份构建描述为一个动态的语言性选择和顺应的过程。随后,本文基于语用理论的结构即顺应论的整体框架,提出了身份构建的顺应模式,以考察身份构建的认知语用机制。这一顺应模式描写了身份构建作为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的全过程。具体说来,在意识突显的指导下,交际参与者从一系列的可能性当中激活了语境相关成分,并做出了协商性的语言性选择,进而使得语言性选择和语境相关成分实现动态的相互顺应,并最终靠近身份构建中交际需要的满意点。随后,本文从交际语境中的三个世界即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出发,对身份构建的顺应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运用顺应论把身份构建描写为一个动态的语言性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进而提出身份构建的顺应模式,并从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这三个方面对身份构建中的语言性选择进行了阐释。从理论角度讲,这一研究不仅利于观察和分析言语交际中身份构建现象,而且对于丰富和深化相关语用学理论也有一定的贡献。在应用价值方面,对人们有效地构建身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人们传递或获取身份信息以及成功地树立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