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e BiCMOS集成器件设计与关键工艺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1.5μm SiGe BiCMOS的实际工艺条件,提出了基于分子束外延技术(MBE)的SiGe BiCMOS器件结构,并针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重点考虑了SiGe HBT基区厚度、Ge组份、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发射区和集电区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HBT电流增益β达到210,截止频率fT达到32GHz。同时对Si CMOS的栅氧厚度、沟道掺杂浓度以及电学性能匹配度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NMOS和PMOS的阈值电压Vth分别为0.75V与-0.65V,跨导gm分别为145μS/μm与62μS/μm,显示了良好的电学特性。通过对BiCMOS进行工艺仿真,发现工艺过程中的离子注入损伤与基区杂质外扩将导致HBT电流增益和特征频率严重退化。为抑制离子注入和杂质外扩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SiO2作为掩蔽层,对集电区进行低能量(30KeV)、低剂量(3.25×1011cm-2)的离子注入,并在基区两侧生长15nm的SiGe本征阻挡层。工艺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杂质扩散距离为10nm和40nm的情况,生长阻挡层后的HBT的电流增益与特征频率分别提高了50%与30%。综合HBT部分的器件参数设计和工艺仿真修正,折衷考虑确定了适用于1.5μm SiGe BiCMOS工艺流程的器件初始值。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电集团24所的具体工艺条件,对基于MBE技术的SiGe BiCMOS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该流程将CMOS工艺中的栅氧化安排在SiGe基区形成之前以控制热开销,并用离子注入、快速热退火(RTA)代替了扩散、高温退火等传统工艺,在设计中最大程度上保证了SiGe材料的低温特性。最后,针对SiGe BiCMOS工艺流程中的关键工艺步骤——SiGe非选择性图形外延进行实验,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双晶衍射(XRD)与位错密度测试。结果表明,样片图形内SiGe岛状生长被有效抑制,其表面平均粗糙度为0.45nm,位错密度为0.3×103cm-2 1.2×103cm-2,图形边界处材料生长连续性良好,未出现位错堆积。实验证实,采用该方法生长的SiGe基区材料满足SiGe BiCMOS器件与电路制备要求。
其他文献
海岸防护林是沿海地区的天然屏障,在抵御自然灾害,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人为干扰,改变了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外,长期纯林经营引起的地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是当今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侧面泵浦方式可以实现高能量、高峰值功率的激光输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了
按照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变化,目前主流工艺的互连线的最小线宽已经步入了100nm以下,芯片上的电互连即将到达极限,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传输延迟、功耗、电磁干扰、
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关税改革经历着一个“软着陆”的过程。作为改革重点之一的关税率低调(削减关税)对国内市场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但综合整个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国内市场价格
在当今社会,低碳经济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而二氧化碳作为丰富的碳资源,它可以作为原料合成环碳酸酯这类重要的化合物,环碳酸酯可以作为极性有机溶剂、有机合成的中间体以及聚
本研究以东山岛沙质海岸带四种不同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四种不同林分(样地A为天然次生林,样地B为湿地松-箣竹-潺槁木姜子混交林,样地C为木麻黄-潺槁木姜子混交林,样地D为木麻黄纯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心室壁增厚疾病。尽管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却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大约70%的HCM患者存在左室流
氧碘激光器因具有高储能,高效率,大气传输性能好,光纤传输损耗低等诸多优点,在军事、工业、医疗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氧碘激光器是采用
农产品出口的总量、产品结构、市场以及出口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是反映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基础要素;江苏与山东、广东、浙江、辽宁以及福建等发达省份之间上述要素发展差异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出生2w开始补充铁剂,对照组不补充铁剂,在4个月和6个月抽取新生儿静脉血,进行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