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催化剂上以氧气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和铈基催化剂上甲烷氯氧化反应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分别针对以氧气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和甲烷在氧气和氯化氢共存下的氯氧化反应开展研究。从催化剂性能和结构特征、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位、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针对丙烯环氧化反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s+-5wt% CuOx-SiO2(Cs/Cu=0.4)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7.5%的丙烯转化率时,可以获得34%环氧丙烷(PO)选择性。动力学研究表明,丙烯醛和PO都是CuOx-SiO2上丙烯氧化的初级产物。CuOx-SiO2催化剂上,PO容易异构为丙烯醇,再进一步氧化成丙烯醛。CuOx-SiO2催化剂经Cs+修饰,减少了催化剂表面Lewis酸性,从而抑制了PO异构及进一步深度氧化。H2-TPR、C3H6-TPR和脉冲纯丙烯的实验结果表明,CuOx中的晶格氧是生成丙烯醛的活性氧物种。Cs+修饰降低了CuOx中晶格氧的活性,从而抑制了丙烯醛生成,提高了PO选择性。原位XRD表征、CO吸附以及NO吸附红外光谱表征和脉冲实验等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生成的Cu(I)是丙烯环氧化的活性位。Cu(I)能够活化O2,生成丙烯环氧化的活性氧物种。   CeO2是甲烷氯氧化制一氯甲烷的有效催化剂。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了具有不同暴露晶面的CeO2纳米晶。针对暴露不同晶面的CeO2催化剂催化性能考察和H2-TPR、UV-Vis表征发现,暴露{110}和{100}的CeO2纳米棒表面Ce4+较容易还原为Ce3+,其表面氧空位浓度最高,具有较高的O2活化能力和甲烷转化能力。CeO2纳米立方体氧空位浓度中等,暴露的{100}晶面极性较强,表面能高,有利于极性分子HCl活化,从而促进一氯甲烷生成。原位Raman、反应前后XPS、XRD表征结果表明,CeO2是甲烷氯氧化制一氯甲烷的稳定催化活性相。与CeO2纳米晶相比,FeOx掺杂的CeO2纳米晶具有更高的甲烷氯氧化催化性能。15wt% FeOx-CeO2纳米棒上可获得23%甲烷转化率和74%CH3Cl选择性。100 h反应性能测试显示,FeOx-CeO2催化剂性能较稳定,CH3Cl收率保持在15%以上。
其他文献
21世纪,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资源面临枯竭,而且,生产和利用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其中,绿色清洁的光催化有机合成引起了化学化工领域的高度关注。光催化有机合成是利用可再生原材料或能源,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清洁的化学反应过程,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使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但是,由于光催化有机合成反应效
圆偏振发光(CPL)材料在3D显示、光信息存储与处理、光量子通信、分子光学开关、生物探针、CPL激光器以及CPL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量子效率和发光不对称因子是衡量CPL材料发光性能的两大重要指标。有机小分子因为其结构简单、发射波长易调节以及易于合成等优势,是一类非常有应用前景的CPL发光材料。但CPL有机小分子很难同时具有高发光不对称因子和量子效率,而且大多
学位
由于锗簇合物在吸附、催化、离子交换、光学及半导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近几十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1,10-邻菲啰啉及2,2’-联吡啶等共轭的芳香性配体是很好的二齿
如果把人类文明的整体看作一个婴儿,那也是一个早产儿。文明的发展速度远快于自然进化,人类实际上是用原始人的大脑和身体进入现代文明。那就有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没有外界照顾,人类文明这个婴儿是否将永远无力走出自己的摇篮?  将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当作黄金时代被记忆,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仅三年多时间,第一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其后仅七年多时间,人类就登上了月球。但很快,阿波罗登月因资金中断,取消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