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心地带,是交通枢纽,整体地形相对较平缓,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地貌单元属江淮波状平原。合肥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的长丰小区(中新生代沉积区)为巨厚的中、新生代陆源碎屑岩堆积区。地表绝大部分为第四纪棕黄、褐黄色粘土、亚粘土所覆盖,在河流中下游有近代冲积层分布。地处亚热带边缘,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合肥地铁3号线南延线始于方兴大道站,途经云谷路站、青年路站、仙霞路站、站前路站、芮祠路站、云霄路站和下派河路站,终于馆驿路站。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貌主要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其中云谷路、青年路范围为一级阶地,仙霞路、站前路、芮祠路范围为二级阶地。地形较为平坦,研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与弱承压水,区域大气降水较丰沛,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排泄形式一般为季节性补给河水,大部分埋藏较深的地下水以极缓慢的地下径流形式向区外排泄;另一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利用。收集整理研究区域内钻孔资料以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实测地下水位数据,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各地铁站点抗浮设防水位。通过分析降雨量资料与长达2年的站点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利用动态分析得出降水量差积曲线图可以得出自2011年至今为偏丰水期,而后采用年内动态曲线分析法、多年动态曲线比拟法和频率分析法分别推求出各站点地下水的最高水位作为抗浮设防水位的参考依据。通过现场抽水实验得出一系列水文地质参数,然后结合地层资料利用GMS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预测地下水位变化,用已有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识别与验证,地下水位整体拟合度较好,可以得出各水文参数和模型的划分边界条件是合理的,能反映出地下水的真实情况,用已建模型对地下水进行预测进而求出站点抗浮设防水位参考值。经过分析对比,结合多种方法综合确定各站点抗浮设防水位分别是:青年路站标高为11.68m,埋深为4.56m;仙霞路站标高为15.12m,埋深为2.86m,站前路站标高为23.29m,埋深为3.29m;芮祠路站标高16.60m,埋深为2.64m。通过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发现实际孔隙水压力小于理论孔隙水压力,可以结合本区域的工程地质等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考虑一定的折减,提出合理的折减系数。图[74]表[14]参[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