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长期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者Hb、MCV、SF血液指标和三种铁含量比率的变化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为研究和制定更细致和更完善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健康检查标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献血者招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6月~8月蚌埠市中心血站长期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次数≥5次的109份男性献血者和74份女性献血者样本。考虑到男性和女性献血者Hb、MCV和SF正常值范围的不同,本次研究从年龄、捐献机采总次数、捐献机采总单位数和距上次捐献间隔期这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它们对男性和女性长期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体内Hb、MCV和SF的影响,全面调查献血者的铁储备状况。结果(1)男性献血者样本:1)将样本按照年龄分为2组,26~40岁组、41~55岁组;2组Hb、MCV、SF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捐献机采总次数分为3组,9~30次组、31~50次组、51次以上组;3组Hb、MCV、SF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照捐献机采总单位数分为3组:10~45U组、46~80U组、81U以上组;3组Hb、MCV、SF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按照距上次捐献间隔期分为3组:22d以上组、17~21d组、14~16d组;3组MCV、Hb的比较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F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献血者样本:1)将样本按照年龄分为2组:26~40岁组、41~45岁组;2组Hb、MCV、SF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捐献机采总次数分为3组:9~25次组、26~45次组、46次以上组;3组Hb、MCV、SF、铁含量缺乏比率、铁含量临界范围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铁含量足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25次组、26~45次组、46次以上组铁含量足量比率分别为57.15%、29.17%、27.27%。3)按照捐献机采总单位数分为3组:10~45U组、46~80U组、81U以上组;3组Hb、MCV、SF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按照距上次捐献间隔期分为3组:22d以上组、16~21d组、14~15d组;3组Hb、MCV及三种铁含量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F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V和Hb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体内铁储备状况,而SF是反映体内储存铁的良好指标。长期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不会引起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MCV和Hb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也不会引起献血者的医源性的铁含量缺乏,但是采供血机构应重视捐献机采总次数多于46次的女性献血者及一年内机采捐献平均间隔期少于21d的男性和女性献血者铁储备状况,建议增加SF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