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带来了诸多思考,其中质量保障作为核心问题始终为教育界所关注。由此,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上了议程。
政府应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宏观调控者和指导者,而高校应是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力量,社会则作为重要的监督辅助者。本研究从高校内部的角度出发,以高等教育相关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系统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初步构建了一个高效、合理、优化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有助于提高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水平,推进高校持续和谐地发展。
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需从质量观入手。本文从高校职能论出发,将研究生教育质量具体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质量及提供的社会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主体性质量观,进而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其构成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认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质量管理行动体系,应包括目标决策子系统、目标执行子系统、评价反馈子系统、管理调控子系统、输入子系统、转换子系统和输出子系统。
对于保障对象的界定,本文认为其应包括从输入、培养到输出的整个研究生教育活动过程,应包括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应指出,这些环节在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中所占权重不同。其中质量保障的关键控制点有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位论文等。
在关于保障方法的论述中,本文结合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提出了PDCA循环方法。该方法反映了一项工作(包括质量管理或保障)中必须包括的能够实现质量改进的四个阶段。并且,本文提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质量保障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应形成一种超循环的关系,并实现不断的进化、发展和完善。
本文的创新点为:扩充了有关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研究,提出了高校内部的三大质量保障主体和主体性的质量观;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系统学的理论初步探讨了何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理,构建了较为合理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模型;关注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层面,即引入人这一主体因素,使质量保障不是仅停留在物的和制度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