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三鹿奶粉事件、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地沟油、毒胶囊等,造成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危害。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正逐步完善,但是由于农民食品安全知识贫乏、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不力、农村食品“生产-流通-消费”流程的特殊性等,农村仍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城市淘汰产品流向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使用不当等食品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农村食品安全,威肋农村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特殊性:农村食品市场布局分散,农村食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普遍存在,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进货把关不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工作面广量大、缺乏持续性、重惩罚轻预防等特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尚未实现对“生产-流通-消费”全流程的监管,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角色定位不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主体间关系尚未理顺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发展的瓶颈。本文根据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特殊性,分析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与成因,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三条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对策,即构建农村食品的全程追踪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积极推动政府、食品产销者、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从不同的视角监督管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视角;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整合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基层执法机构,构建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等协作机制,有效整合政府、食品产销者、消费者等社会力量,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隙监管网络。笔者期待本文研究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其提供改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统筹城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维护农村食品安全,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