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商联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国家与社会共同行为的产物,它的“各类工商业者组成的人民团体”的性质决定了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承担着对私营企业主(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团结、教育职能。从组织界限来看,工商联具有非政府组织的一些特征,表现出民间组织和人民团体的某些功能。从统一战线理论的视角分析,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商联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从实际功能来看,兼有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使其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集中体现出独特的政治整合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其显著表现之一就是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由于新阶层的发展壮大及其对国家的积极贡献,使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认同和重视。而对于其表现出的日趋增长的政治诉求,如何使其通过规范合理的途径和程序进入既定的政治议程,则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直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应对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统一战线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工商联的工作采取了帮助、改造,团结、引导和明确定位等不同的方略,发挥了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应有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一过程表明,其本身作用的发挥经历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调整。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实际,在加强统一战线总体工作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政治整合作用,当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发挥其政治整合作用,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工商联自身的体制和机制,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如过度行政化、“党”“工”界限模糊以及社会联系弱化、促进企业发展能力等不足的一些问题,积极处理好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关系,通过合理界定服务对象和内容,理顺组织关系、明确政治定位,加强社会联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提高组织自身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