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TBT类化合物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已应用于原理性电子器件之中,例如电致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场效应传感器、分子开关等。然而,基于有机功能材料的电子器件其性能指标还达不到无机半导体器件,因此亟需开拓性能优越的有机分子材料。其中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Donor-Acceptor,简称D-A)结构的有机材料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本论文中,我们以富电子的有机杂环类化合物为主体,于其中引入具有拉电子效应的取代基;进而研究此类D-A型分子的光电性能以及结构-性能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具有D-A结构有机分子的结构特性,然后分别论述了电子给体和受体分子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薄膜晶体管和原理型分子开关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我们以含有硫和氮元素的富电子有机共轭杂环化合物THTBT(2,3,4-Tetrahydro[1,4]thiazino[4,3,2-de][1,4]benzothiaxine)为主体,采用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基的D-A型苯乙酮/二苯甲酮衍生物,进而通过McMurry偶联反应合成了相应的二苯/四苯乙烯衍生物。THTBT含有两个傅-克酰基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分别为氮原子的对位和硫原子的邻位;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路易斯酸用量,我们选择性地制备了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基于THTBT的苯乙酮/二苯甲酮衍生物。此类苯乙酮/二苯甲酮衍生物的McMurry偶联产物(二苯/四苯乙烯衍生物)存在顺反异构,难于分离纯化。此外,当取代基为强吸电子基团(C6F5和对硝基苯基)时,得不到偶联产物。对于部分四苯乙烯衍生物,我们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了其优势异构体的分子结构及空间堆积方式。第三章,我们对D-A型苯乙酮/二苯甲酮类衍生物的光谱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吸收光谱表明:当取代基位于THTBT中氮原子的对位时,随着取代基的吸电子性能增强,吸收峰发生红移;取代基在THTBT中硫原子的邻位时,取代基的吸电子性能与吸收峰之间不存在有规律的关联性。此类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呈现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其发射峰位置发生红移;对于强吸电子取代基(CF3、C6F5、对硝基苯基等),大极性溶剂导致荧光淬灭,意味着其激发态存在电子转移。进一步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可用于识别钯离子:其与钯离子络合后在400~600 nm之间出现新的吸收带;钯离子能够导致荧光淬灭或者使得发射峰蓝移。电化学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该氧化还原峰来自于分子中的THTBT片段。相比较于THTBT母体分子,这些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呈现明显的正向移动,归因于体系中引入了拉电子的取代基。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模糊度量空间和Menger概率赋范空间中的不动点定理.包括模糊度量空间中多值Ψ-收缩映射的不动点定理、不动点的逼近性质和不动点问题的良定性,以及Menger概率赋
可视化信息界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界面信息的传递效率,保证任务的完成,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对于人的研究就必不可
目前,消能减震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集中于对单一减震元件的优化布置上,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都是常用的耗能元件,阻尼器对结构变形的控制要明显弱于屈曲约束支撑,但其减震作用
传统能源的日益短缺、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交通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关注。随着EV市场的快速扩大,不合理的充电能管理严重冲击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影响交通网络的车流量阻塞问题,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并严重阻碍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充电站的合理定价和充电负荷的充电管理是实现交通系统与电力系统协作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EV充电站的时空优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贵金属和半导体由于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其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物性研究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贵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中,贵金属的表面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飞行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体的有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及空间探测器等,涉及军事、气象、地质和运载等多个领域。目前,国际上飞行器的成本仍
自然界中的结构色通过物体本身对光的散射、干涉和衍射来产生颜色,因具有高亮度、高饱和度、永不退色和虹彩现象等特点而受到高度关注。对于纺织品的染色工序来说,结构色生色
硬涂层阻尼技术能够提高构件的阻尼能力、抗振动疲劳能力,已经逐渐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机械装备的关键件上。典型的高阻尼硬涂层包含大量的内部层状界面以及空
孤子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等离子物理学、流体力学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孤子的相互作用性质是可积非线性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致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出现创面附着物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膀胱癌患者发生TURBT后创面附着物的预测模型,初步分析其病理特征,并通过随访患者了解TURBT后创面附着物是否为膀胱癌1年内复发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处理创面附着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