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因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短缺。这个现象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更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建设一个繁荣的社会的过程中,能源对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解决其巨大的能源挑战,北京正在积极制定各种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同样地,了解中国的独特能源情况是参与国际合作的第一步。虽然第一次能源战略白皮书已经奠定了中国的能源战略,但是为了中国的最佳利益,要不断地完善能源政策,最好是在国际社会的实质性帮助下。到2045年,中国预计为百分之四十五的石油能源需求依靠其进口。分析表明中国的能源决策过程并非单一的,在经济危机和石油价格不确定性的时刻中,中方官员,商界领袖与外国同行都在研究中国的“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北京特别地观注它的战略石油储备的多样化活动。对学术界,中国走进非洲,这个题目得到新的吸引力。事实上,如果不提到中国,讨论与分析世界政策或经济发展就很困难。中国的非洲政策在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国际环境,与由于中国和非洲情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非洲政策表现了不同的特点。中国跟非洲国家在主权平等、“双赢”合作、经济发展的原则成为基础,促进了共同的长远发展远见。这样,对非洲来说,中国比美国和西方国家代表一种“软的选择”。它对全球事务的指导原则在非洲很受欢迎。关于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严重影响着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不过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非洲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国于2008年投入了30亿美元。正因为非洲的消费品成本很低、新兴的经济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开始工业私有化和对外国投资公开它们的经济,中国石油企业认为非洲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非贸易增加了7倍。在北京召开的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设了一个新的合作和投资环境和一个新的时代。它带来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个贸易增长的大部分是由于中国从苏丹与其他非洲国家的能源进口增长。目前中国是非洲大陆的第三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位居在英国前面。近年来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在通过贸易扩张和渗透下,这个增长确实总要比中国在全球经济的融入更大。中国从非洲的资源进口,尤其倾向于矿物燃料和贵重金属的进口。这反映中国在飞速发展中的商品需求与它在国外能源安全的追求。这也同样表示非洲(不包括南非)不具备去培育和扩大下游选矿行业的能力。中国出口非洲的多样化,跨度最一般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被国际贸易组织排为仅次于德国商品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出口国。同时它于2007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三个最重要的国家;包括欧盟内部贸易。中国也许会把它目前对于非洲的贸易计划更加雄心勃勃。给予非洲一个以促进其自己的资源生产基地,因此而产生的机会会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善意。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中国直接和间接影响非洲。不过,中国可能是非洲的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者。经常在中非政界听见“双赢”或“互惠互利”的两个言论一定会得到实质性提高。对于中国,发展援助的总价值在于相关的经济机会,特别是获得资源和制成品市场。中国更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机会,以增加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确保自身的长远利益。由于向非洲的高级政治承诺与2009年的中非的首脑会议,中国几乎肯定会保持或增加发展援助;中国领导也很多次郑重承诺,宣布了新的项目和援助,并减少或减免债务。一个叫做“新耦合”的趋势已经出现了:耦合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增长。中国对非洲的第一个吸引办法正主导着传统援助的方向。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下,以石油企业为例:如果一家石油企业想运作成功,它必须利用自己的石油生产。当然,每一个投资行业所承担的风险程度或其他不确定因素是不同的。有些单位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的企业。经理的工作就是尽量减少这些风险。虽然许多石油企业在报告创纪录的利润,可是人们会忘记从事石油经营的成本多么昂贵。中国石油企业主要是寻求最大化的权益和最小的成本效益。“可持续发展”是很多公司的共同目标。但是,一家公司如何知道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石油企业要如何运作?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