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家禽养殖中最常见的三种病毒性肿瘤病。它们不仅能够引起蛋鸡生产性能及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急性或慢性死亡,而且常与其他疾病协同感染,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本研究对来自安徽部分地区52例疑似肿瘤病的蛋鸡,依次通过大体检查、剖检观察和分子鉴定进行临床诊断,并选取ALV-J、MDV两重感染病例3例,从组织病理学特点和抗原定位进行重点剖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52例疑似肿瘤病病例的临床诊断本研究依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结果初步判定52例疑似为肿瘤病阳性。患病鸡群整体表现消瘦、精神沉郁、鸡冠萎缩或呈紫斑、羽毛蓬松等症状,可观察到部分蛋鸡的鸡冠中心增厚、硬化及褪色,腹围明显增大。剖检可见内脏器官肝脾呈弥散性肿大,肝脏表面分布有密集的米粒大的白色花斑,胸腺及腺胃出血,心脏、肾脏、胃肠等表面和实质中可见孤立、粗大、隆起的肿瘤结节,胸肌肌肉浅层及深层有白色条纹并伴有肿瘤结节,肌纤维失去光泽,呈灰白色。对52例疑似病样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44例为肿瘤阳性。其中,ALV-J、MDV、REV、CAV 阳性率依次为84.6%、63.5%、21.2%、7.7%。三重感染、两重感染、单重感染依次占比22.72%、61.36%、15.90%。分别选取ALV-J17例、MDV15例、REV6例做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参考株分析比对。ALV-J-gp85基因分析,结果显示鉴定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4.7%-100%,与GenBank上标准株同源性为75.6%-97.4%。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第695-724碱基存在缺失。MDV-meq基因分析,结果显示鉴定株之间同源性为94.7%-100%。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存在多个特征性突变位点,与CVI988、GU2和814弱毒疫苗株相比,所有鉴定株(90 D→T,125V→A、149T→A、186 P→R)发生突变,部分鉴定株与超强毒株pC12/130-10发生突变(98A→T和103 Q→R),所有鉴定株符合强毒株或超强毒株序列特征。REV-LTR基因分析,结果显示6株鉴定株之间的同源率为99.6-100%,与GenBank上标准株之间同源性为98.4%-100%。2、3例ALV-J、MDV共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抗原分布选取分子鉴定结果为ALV-J、MDV双重感染3个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对该3个病例的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制作、HE染色,镜检发现,各组织脏器内肿瘤细胞多呈灶状分布。各组织脏器内多为淋巴瘤和髓细胞瘤,少部分组织为单一淋巴瘤细胞。其次为巨大多形型细胞瘤和不能定性的肿瘤细胞。除灶状分布外,肿瘤细胞还呈浸润式分布于各组织细胞间隙,在感染病例的同一脏器甚至同一切片视野可见2种肿瘤细胞分布。对3个病例的各脏器石蜡切片做连续切片,分别使用针对2种阳性肿瘤病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两重感染病例结果显示ALV-J和MDV在肝脏和脾脏阳性信号最强,其次为肾脏,其他组织各抗原阳性信号不等。综上所述,通过对安徽地区蛋鸡肿瘤病的诊断和研究,初步了解了安徽地区蛋鸡感染肿瘤病的流行情况,毒株进化方向和基因变异程度,肿瘤细胞基本类型及抗原的组织分布,为今后安徽省蛋鸡肿瘤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