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土地开发动态特征及其对水质安全的压力评估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水库是我国的特大型水库,亦是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功能极其关键。然而,库区人地矛盾突出水环境安全面临土地开发等常态型压力源的胁迫。本研究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评估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分析流域土地开发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水质安全的土地开发压力源(预警)评估方法,并应用于三峡库区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旨在定量诊断土地开发对水质安全的压力风险,警示其不利的状态和变化,为三峡库区乃至其他类似区域土地开发过程中的水质安全保障和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三峡库区2000~2010年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分析显示,库区土地覆被以林地为主(61.63%~62.14%),耕地为辅(28.34%~24.70%),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相对较小,其中林地以高密度林为主,耕地以旱耕地为主;耕地向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库区最主要的土地流转方向,新增林地的来源主要是旱耕地,新增建设用地的来源主要是旱耕地和水耕田;库区发展仍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其中渝北区和长寿区是库区城镇扩张最迅速的地区。水域面积在2000~2010年有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面积增加626.07平方千米,主要受三峡工程蓄水影响,但其面积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10年2.49%)。三峡库区土地开发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土地覆被分布受区域地形(高程和坡度)、区位差异(与水系的距离)等因子影响较大。其中,高程与坡度具有相似影响规律,随着高程和坡度增加,建设用地呈减少趋势。此外,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空间分布对区位差异较为敏感,距线状水系1000m范围内集中了84.38%的建设用地和75.19%的耕地。据此,从直观的空间关系上,建设用地和耕地更易对附近的水体水质产生影响。典型子流域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分布和水质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显示,TP适用于相对于面积/坡度/距离因子的线性相关分析;TP含量受城镇用地和草地面积的影响要大于耕地与林地。位于高坡度的林地较其他类型更能降低TP含量,河边的耕地能大幅增加水体中TP含量。基于上述分析,构建面向水质安全的土地开发压力源(预警)评估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排污参数来确定敏感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利转移方向,采用状态和趋势兼顾的原则筛选流域内敏感区县或单元,根据各区县的实际特征逐一确定预警指标,进行压力源自身的评估分析。以水质目标断面为预警保护对象,在区县和子流域尺度各尝试三种不同方式耦合迁移距离指标后,最终完成压力源的综合评估和警示级别划分。从区县和子流域两个空间尺度进行三峡库区案例研究,得到具有良好空间一致性的评估结果。结果显示,对于土地开发压力源本身,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碚区、涪陵区、长寿区共计9个区县属于重警区域,巴南区与忠县属于中警区域,江津市与丰都县属于轻警区域,其他区县属于无警区域。耦合迁移距离因素的条件下,巴南区、大渡口区等共计16区为重警区域,部分区县的预警级别和名次排序均有变化。研究认为,所提出的面向流域水质安全的土地开发压力源评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撑。
其他文献
在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特长和潜力等积极力量的开发,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以追求"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企业发展添力"的创业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拓展创业
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项目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为目的,针对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分析了项目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产教融合,通过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民委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高度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
目的通过术前影像学特征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方法分析183例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及MRI检查,其中172例行经鼻-蝶窦入路,9例行经颅入路,2例行经鼻-蝶定向穿刺术.结果术后病理均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表现出较多的问题,网络信息化设备的出现增加了学生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成为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对加强新
分析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学的政策支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举措,希望能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