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是中华民族处理父母与子女、晚辈与长辈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孝是人伦之本,道德之源。孝在中国传统伦理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研究孝的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力图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新特点论述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意义,并对如何建构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型家庭代际伦理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从西周到宋元明清,孝经历了从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演变过程。传统孝观念的产生是有历史必然性的,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在家庭伦理关系上的反映。第二部分: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概述。在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实践中孝的内涵不断发展变化,其主导性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即父义母慈,正身率下;端蒙重教,爱子有道;养亲敬亲,以义谏亲;善继善述,以功显亲;祭葬以礼,慎终追远。并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本质。第三部分: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历史评析。传统孝观念在历史上的价值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在调节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给中国的政治、法律、人际关系以及中国国民性都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第四部分:中国传统代际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解决老龄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它是解决当代家庭代际矛盾的需要;它是提高当代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其批判继承,在继承传统孝观念精华的基础上努力建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新型家庭代际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