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代中国的通俗教育是以通俗直观的方式向普通民众授以浅显易懂的常识,以增进民众国家观念、国民意识、科学常识以及革新社会习俗的社会教育活动。通俗教育肇始于清末,兴盛于民初,衰弱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近代中国政府及知识界在内忧外患环境下探讨教育救国之策的产物。与此同时,在建设近代国家的语境下,通俗教育致力于将过往被排除在教育体系外的底层民众形塑为国家的合格国民,描绘出近代中国大众教育肇始阶段的图景。近
【基金项目】
:
1869)','2202','QIyqhg8I9xaeK6_Vq5fuaDEeGhXGm9BpyErfFqlQVvoiFLwGb9jOAg==');
">2017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KYCX17186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通俗教育是以通俗直观的方式向普通民众授以浅显易懂的常识,以增进民众国家观念、国民意识、科学常识以及革新社会习俗的社会教育活动。通俗教育肇始于清末,兴盛于民初,衰弱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近代中国政府及知识界在内忧外患环境下探讨教育救国之策的产物。与此同时,在建设近代国家的语境下,通俗教育致力于将过往被排除在教育体系外的底层民众形塑为国家的合格国民,描绘出近代中国大众教育肇始阶段的图景。近代江苏地区的有识之士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历时较久、影响深远的通俗教育实践活动。近代江苏通俗教育实践经历了兴起、发展与式微的历程。在这一变迁过程中,通俗教育在行政建制、实践运作等方面渐成体系。通俗教育的行政建制从无到有、从散乱到系统,为通俗教育在地方的顺利实施奠定行政管理的基础。通俗教育实践从清末的阅报、讲报、识字、宣讲等方式,逐渐拓展到民国时期形成覆盖讲演、展览、识字、谋生技能传授等切合民众实际需求的综合立体的教育网络。通俗教育实践主体也从清末地方人士的“单打独奏”到民国设立各类社会团体并建立专门的通俗教育场馆的拓展模式。尽管通俗教育缘于种种原因最终为民众教育所取代,然而其开展社会教育的思路与途径对后续民众教育发展不无启示与镜鉴作用。通俗教育团体的擘画与导航影响了民国时期江苏通俗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内容。由著名通俗教育家伍达牵头创立的上海通俗教育研究会,通过广泛募集会员、召开会议、发行会刊等途径传播通俗教育理念,借助会刊向各地征集有关通俗教育发展基本问题的建议,引导各界深入探讨实施通俗教育的路径,普及通俗教育。尽管上海通俗教育研究会存续时间不长,然而其对于通俗教育的开创之功不容忽视。江苏省教育会将通俗教育提案上达于政府,并将通俗教育实践下播于民间,在民国十数年间引领了江苏通俗教育潮流。江苏省教育会下设的通俗教育研究会在连续六届常年大会议案多围绕通俗教育在地方的实际问题展开,使这些问题加以讨论,甚至获得解决,促进了通俗教育在基层社会的发展。通俗教育团体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活动推动了江苏地区的通俗教育深入有序的开展,也使形塑国民的理念进一步广泛传播。江苏通俗报刊在传播国家观念、卫生常识等方面以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调适过程中参与了对国民的观念塑造。为了培养现代国民的观念,通俗报刊运用大量篇幅引导民众认识“欲爱身家,先爱国家”的道理,灌输从日常生活中做“爱国的实事”——“尽本分”。当然,为了吸引读者,维持报业生存,通俗报刊亦夹杂以轻松、休闲、娱乐的内容。宏大的国家主题在通俗、休闲的内容配置中,得以稀释,散落在各版块的编排中,既展现了通俗报刊塑造国民的隐衷,亦满足了民众的娱乐需求,巩固了报刊的读者。通俗报刊对卫生常识的传播,彰显了通俗报刊在向国民传播卫生观念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及其影响。在通俗报刊的阐释下,民众与国家的距离被拉近,民众的个人健康等同于国家机体的健康,民众与国家被建构起唇齿相依的联系。江苏地区的学校式通俗教育藉由课本较为系统地启蒙民众。清末,江苏政府及民间人士通过设立简易识字学塾,开始了培养宪政国民的尝试。民初,以董景安为代表的知识界藉由“六百字编”通俗教育丛书、开办通俗教育学校,向“陇畔耕夫”、“市廛手民”普及国民常识。民间团体还创办了能让民众获得一技之长的通俗夜校,引导民众在提升谋生能力的基础上增长常识,增进政治觉悟,承担国民义务。江苏地区的学校式通俗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政府及知识界对通俗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入,凸显了国民常识普及的民众取向,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通俗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江苏地区的通俗教育馆是在采择日本经验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式国民启蒙场馆。通俗教育馆通过选址文庙消弭了传统精英文化空间与大众文化空间的隔阂,体现了通俗教育的本旨。通俗教育馆的馆内常识演示及巡回讲演活动使民众在“耳闻馆之声”的过程中接受国民常识普及。通俗教育馆的展览引导民众在“目睹馆之物”的过程中获得常识。江苏地区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创办通俗教育馆的尝试,在启蒙定位、设馆建制方面对其他地区多有影响,亦对其后民众教育馆的建立颇有启示。不过,经济、人事、观念方面的困境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俗教育馆教化功能的发挥。近代江苏地区的通俗教育界人士,在形塑国民的时代主题下,结合地方情势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通俗教育实践。它以民间力量为先导,在官方的政策支持下,秉持底层视角,借助大量的通俗教育媒介,着力于培养具有国家观念、国民意识及现代常识的国民。通俗教育将普及国家观念、国民意识、科学常识等作为国民塑造与知识启蒙的切入点,将下层民众纳入近代国家共同体中,赋予其政治属性,开启了普及国民教育的历程。在建构近代国家的大背景下,通俗教育体现出鲜明的工具性,在形塑国民的同时亦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性,加速了民众时代的来临。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1?6岁脑瘫运动障碍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计数及其百分比、CD4+/CD8+以及免疫系列Ig G、Ig A、Ig M、C3、C4,探究脑瘫运动障碍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为脑瘫运动障碍患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7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6岁处于病情稳定期的脑瘫运动障碍儿童46例,按照年
广义逆理论不仅在矩阵论、算子理论、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在统计学、密码学、控制论和编码理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基于广义逆理论在上述各领域的应用,本论文对对合环和代数上的几类广义逆进行系统地研究,全文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介绍所讨论问题的研究背景以及本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陈述本文所需要的预备知识.第三章我们首先讨论环中元素a成为强左(b,c)-可逆元,元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原因不同程度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特点及母婴结局,探索干预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分为4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组、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HDCP)组、其他病因组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
本文针对轴流泵装置进水池中易发生有害漩涡的问题,采用V3V体三维激光流速测试系统对轴流泵装置喇叭管下方附底漩涡从初生到消失演化全过程的流速场进行测量,同时采用VOF法对进水池内漩涡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附底漩涡演化过程中附底漩涡的动力学特性。对进水池内有无漩涡时轴流泵装置不同断面位置进行压力脉动实验测量。探究附底漩涡诱导的压力脉动特性,建立了附底漩涡诱导压力脉动数学模型。提出采用流体体积分数显示涡
目的通过分析热性惊厥患儿血清11种矿物质水平变化,探讨热性惊厥患儿与血清11种矿物质的相关性,为临床热性惊厥患儿的诊治及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热性惊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儿为热性惊厥组(A组)、同期随机抽取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组(B组)和40例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为健康儿童组(C组)。三组患儿的血清钙(Ca)、铁(Fe)、锌(Z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奖项,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纵观历届获奖作家的创作生涯,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作家一旦获得诺奖,便很少再有能达到其获奖前水准的佳作问世,这个现象被称作“诺奖魔咒”。本文的第一部分就是针对“诺奖魔咒”这一现象,在结合诺奖自身特点,梳理“诺奖魔咒”的发生的基础上,对“诺奖魔咒”的产生,“诺奖魔咒”难以突破的原因做出的分析研究。这是本选题关注的
取食营养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起着直接作用。昆虫中肠栖居大量的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免疫、繁殖及营养获取等,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关系密切。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肥料使用量增加与寄主品种更替带来的食物营养变化被认为是促进其暴发为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采用饲喂法分别研究了不同食物营养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营养转化及繁殖参数的影响,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和传统
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属于第三代非甾体类抗炎药,1973年由瑞士西巴-盖吉(Ciba-Geigy)制药公司开发上市,国内于2016年批准用于兽医临床。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1956年由英国Javelin 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作为阿斯匹林的替代物上市。双氯芬酸钠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二者组成复方制剂,可协同达到
广义逆最早产生于算子理论.在解线性方程组时,如何处理系数矩阵为奇异矩阵,以及不是方阵的情况,促使人们考虑矩阵的广义逆.广义逆也由此在代数领域产生并获得丰富的发展.它的应用现已扩展到数理统计、现代控制理论、最优化理论、图论、网络系统、数学规划和经济学等领域.在广义逆的发展过程中,Moore-Penrose逆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的定义简洁优美,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由它衍生出了多种其它类
《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突破了单一思想的传达,曹雪芹致力于从个体存在的日常之处出发从而探索多样的人性与存在的困境。悖谬的修辞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红楼梦》中起引导作用,分别影响了小说叙事结构的编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加剧了文本传达与接受之间的张力。曹雪芹利用悖谬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梦幻和荒诞的小说背景,使得读者徘徊于一系列真与假、感性体验与理性原则、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并列的悖谬现象之中,这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