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对提高化学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以往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病毒、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近年来不少报道指出姜黄素是有效的抗突变剂,也是抗促癌剂,美国国立肿瘤所将其列为第三代癌化学预防药。以前的研究在姜黄素抗肿瘤转移方面侧重于对血道转移的肿瘤细胞的研究,但尚未见对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淋巴道转移影响的报道。本研究以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和HCa-P)为研究对象,观察姜黄素对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因此,这项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开发价格低廉、高效低毒的天然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 法测定姜黄素对HCa-F和HCa-P两株细胞的非细胞毒性药物剂量,并计算各自的半数抑制率的药物浓度;以非细胞毒性药物剂量的姜黄素处理两种细胞,观察姜黄素对两种细胞形态的影响;绘制各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计算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两株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腹腔接种、皮下接种、及脚垫接种HCa-F细胞给615小鼠,经灌胃给药或腹腔注<WP=6>射给药的方法,观察姜黄素对HCa-F皮下移植瘤、腹水瘤形成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结果:1.15umol/l-250umol/l的姜黄素作用HCa-F和HCa-P48小时后,除15umol/l以外,其它浓度的姜黄素对两种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量效关系;姜黄素对HCa-F的半数抑制率为51.48umol/l、对HCa-P的半数抑制率为86.48umol/l。2.当姜黄素浓度为15umol/l时,HCa-F和HCa-P的存活率分别为92.77%和93.96%,存活率大于90%,此浓度为非细胞毒性浓度。3.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对照组相比15umol/l 的姜黄素使HCa-F和HCa-P的数量减少,而对细胞的形态没有太大的影响;4.和对照组相比较,15umol/l的姜黄素可使HCa-F和HCa-P两种细胞株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且有显著差异(P<0.01);从所描绘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15umol/l的姜黄素明显抑制两种细胞株的生长。5.15umol/l姜黄素处理两种细胞株48小时可使HCa-F细胞周期聚集于S期,使HCa-P细胞周期聚集于S期和G2/M期。6.腹腔注射给予50mg/kg体重的姜黄素7天可抑制腹腔接种HCa-F的615小鼠腹水的形成,使生存率提高。7.经灌胃给予150mg/kg体重的姜黄素可使皮下接种HCa-F的615小鼠生存期提高达45.06%。 8.腹腔注射给予50mg/kg体重的姜黄素15天可使HCa-F淋巴结转移率由70%下降到40%。结论:1.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a-F和HCa-P细胞生长,IC50HCa-F较HCa-P低;非细胞毒性浓度的姜黄素可使HCa-F和HCa-P群体倍增时间延长,三种变化具有内在的联系。使细胞周期重新分布,但HCa-P修复的比较快,已有一小部分越过G2/M检验点。可见HCa-F较HCa-P对姜黄素要敏感。2.姜黄素抑制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株HCa-F的腹水瘤、皮下移植瘤、脚垫移植瘤的形成,姜黄素可以使荷瘤鼠的生存期延长,<WP=7>使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株转移率下降。其原因在于姜黄素使HCa-F细胞的生长恶性特征受到显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