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声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晓声一直以“农民作家”为人所知,其塑造的农民形象如李顺大、陈奂生深入人心。除农民题材小说之外,他还创作了一系列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知识分子形象是高晓声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的文学化的书写,以及对历史的反思。本文以高晓声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创作时间以及知识分子的特点,首先将其大致归纳为四种形象,即受难者、反思者、探求者和迷茫者,分析每一种形象的特点、内涵以及高晓声的写作动机。其次,侧重研究其笔下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以及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改造,转变为群众立场的同时,隐藏了精英立场,论文进一步探析知识分子进入农村接受改造的过程:排斥-融合-疏离-怀念。最后,论文分析了在以干预灵魂为创作目的的前提下,高晓声采用了以人物为核心的现实手法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立场与革命传统直接影响了他对知识分子的书写。他“新时期”初期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较为符合当时对“社会主义新人”期待,这是他对主流话语的认同与共愿的结果,但他对主流话语又保持一定的距离。结语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予以进一步概括、扩展,同时论析高晓声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史价值。
其他文献
萧红是现代作家群体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一位能够把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生死感悟述诸于文字,创作出直击人心作品的优秀作家。萧红作品呈现出的极具张力的文本语言、冲突对立的情感结构、纷繁复杂的文本意蕴,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探究价值。为了进一步走近萧红,解读萧红作品的矛盾性,本论文主要从文本呈现、原因探究、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萧红作品的矛盾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形成研究专题,丰富研究实绩。本论文主要从抗
刚刚出炉的吉林省联社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该省农信社四年来取得的成效,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科学部署了未来三年的工作思路。舒兰农商银行把贯彻落实理事
报纸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日趋完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面不断扩展,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医院的网络建设已经和业务及管理等医疗服务紧密关联。一方面
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地区的传播随着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中埃建交而发端,至今已有近60年的传播历程,是非洲民众了解中国面貌的重要窗口与渠道。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一带一路计划更是带动了基础设施和各类工程的建设。施工面向大规模、高质量、快周期方向发展。随着工程建设脚步的加快,冬季已经不再
为解决以经验判定烤烟烟叶耐熟性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烟叶产值的量化判定烤烟烟叶耐熟性新方法,并以K326和云烟87品种为材料,对量化判定烟叶耐熟性
国内外的突发灾害都表明当前时代背景下灾害对城市建筑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严重破坏,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减轻突发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