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主导型海岸长周期形态动力演变的多尺度建模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海岸及河口百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形态动力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至今依然是海岸研究中颇受关注但尚未解决的问题,其复杂性在于几个方面:(1)缺乏涵盖这一时间尺度的有效测量数据作为模型边界输入和验证;(2)大部分现有的基于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型由于其求解的迭代过程中产生的截断误差不断积累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限制而不能直接应用于百至千年时间尺度的模拟上;(3)海岸带百至千年尺度的形态动力演变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尺度问题,目前人们对影响海岸长周期演变的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物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PRD-LTMM(Pearl River Delta-Long Term Morphodynamic Model)模型和SINCOS项目(Sinking Coasts-Geosphere,Ecosphere and Anthroposphere of the Holocene Southern BalticSea)所取得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可用于模拟波浪主导型海岸长周期形态动力演变的建模策略,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海岸演变模拟中。此建模策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及气候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敏感性测试,以分析影响该研究区域形态演变的主要动力因素和物理过程并提炼出可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到长周期数学模型计算中的代表性时间序列;(2)一个基于物理过程的多尺度高分辨率数学模型。   由于缺乏涵盖整个模拟尺度(百至千年)的实际测量的边界条件,基于‘输入约减概念的代表性时间序列为解决模型边界输入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本文利用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对作为研究区域水体流动主要驱动力的50年历史风数据进行研究,提炼出具有不同分布特征的4类风时间序列以及风暴潮条件。模型利用代表性时间序列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代表性风时间序列的有效性。代表性时间序列的生成不但解决了模型边界输入的问题,还缩减了模型计算(CPU)时间从而降低数值误差。   基于过程的多尺度高分辨率数学模型由9个功能模块构成,其中2DH水流模块,波浪模块,底边界层模块,泥沙输运模块,风沙输运模块、海崖侵蚀模块以及近岸风暴潮模块用于计算实时物理过程;嵌入了约减技术和加速地形更新技术的地形更新模块和长周期控制函数模块,用于将实时计算结果延展到长时间尺度。   整合后得到的模型结合一系列的应用策略被用于模拟位于波罗的海南部的Darss-Zingst半岛百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形态动力演变。Darss-Zingst半岛是一个典型的波浪主导型沙坝岛,自8000 cal BP的海侵开始以来由分散的几个小岛逐步演变成今天的由一个内湖和一个外沙坝岛组成的沙坝-泻湖系统,其形成过程为研究波浪主导型海岸在长周期的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形态动力演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模型首先应用于后报(hindcast)Darss-Zingst半岛在过去300年期间(1696-2000)的形态动力演变过程,模拟结果和测量结果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建模策略。模型结果揭示出Darss-Zingst半岛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形态动力演变是由不同时间及空间尺度的物理过程所主导。Darss和Hiddensee的海岸演变主要是由波浪及沿岸流的长周期效应所主导,而Zingst的海岸演变则是波浪及沿岸流的长周期效应以及风暴潮的短周期效应的共同结果。模型在基于不同的气候演变情景下对Darss-Zingst半岛未来300年的演变作了模拟,模型结果对加速的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频率的变化对半岛演变的影响作了量化,从而揭示出不同气候变化的假定下各种物理过程对海岸形态动力演变的影响程度。   在对建模策略成功验证的基础上,作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Darss-Zingst半岛在8000cal BP的古地形进行了重建,并且对8000 cal BP至今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从而归纳出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利用古地形作为初始地形和代表性气候变化时间序列,模型应用于模拟Darss-Zingst半岛8000 cal BP至今的形成及形态动力演变过程,得到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模拟结果表明,Darss-Zingst半岛在千年时间尺度上的形态动力演变是由长周期的气候变化,构造运动,波浪动力以及风沙输运共同作用的结果。模拟结果同时也揭示了几个物理因素如海岸坡度,泥沙供给以及沉积节点控制对Darss-Zingst半岛的形成及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Darss-Zingst半岛的岸线在过去6000年的平均演变速率只有当今的30%-50%,说明最近几百年以及未来一直加速的海平面上升对岸线的演变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压电材料具有正、逆压电效应,而且还具有比重小、频响范围宽、成本低、应用方便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体育、医药和日常用品等领域。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随着城网和农网改造的实施,电力系统中地下电力电缆的敷设量越来越多。电缆绝缘层的工作温度不能超过其耐热寿命允许值。由于影响电缆散热的可变因素很多,仅按规程法确定载流量无法满足需要。为确保电缆安全、稳定地工作,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精确模拟地下电缆的散热特性很有意义。本文编写了直埋电缆稳态温度场及载流量求解程序。导热方程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离散,应用坐标组合法来处理土壤区域和电缆区域边界形状不一致的问题,采
电能是一种清洁、经济、实用而且容易转换和控制的高品质能源形态,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石。电能的质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
桁架式充气展开太阳帆板是一种以充气展开支撑管构建的桁架结构为展开和支撑结构的新型太阳帆板,其在轨运行时要周期性地经历日照区和地球阴影区,引起结构温度的梯度分布和周
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剩余能源储量的危机,且该类能源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污染着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型的绿色能源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由此产生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风力机组功率的大型化发展,对风力机的制造材料、制造工艺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复合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风机重量,且其以高强度、高模量以及结构的可设计性成为了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的首选材料。本文对纤维铺放的风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控制和规划的不可或缺的网络分析和优化工具,它关系到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及电能质量。至今求解OPF的方法很多,如非线性规划法、二次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及内点算法等。在OPF算法的众多研究成果中,现代内点法具有收敛性好、多项式时间复杂性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优秀算法之一。但理论上,内点法求解非凸优化问题时的收敛性受到
电力系统是典型的大系统,有很多可控点或可控元件,且按地域分布。因此,无论是常规控制器,还是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或是最优励磁控制器等新型控制器,均是分散控制的。当然,从分散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然而,这些分别依据各局部模型设计的控制器是很难相互协调的。那么,是否可以从全局出发,对整个系统进行全盘考虑,并进行综合设计呢?若回答是肯定的,则在这种情况下,各局部控制器就能使整个系统在
材料中的缺陷以及塑性变形显著的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构型力理论研究材料空间的异质、准异质的运动,它从能量的角度来描述材料中的缺陷使得该理论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因此获得了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生产和用户之间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在当前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供电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配电网络重构,充分发挥现有配电网的潜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配电网重构方法和部分现代计算方法,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了配电网的拓扑分析和潮流的各种计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前推后代法的具体实现方法;介绍了基本
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要求绝缘材料承受的场强也越来越高。在外施电压的作用下,绝缘子表面会有电荷积聚现象发生,尤其是在直流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绝缘子长期承受单极性的直流高电压,电荷积聚现象更加严重。积聚的表面电荷改变了原有的电场分布,常常会引起绝缘子表面电场集中,严重时会引起绝缘子沿面的异常闪络。研究气-固交界面处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问题,对于改善高压绝缘子的绝缘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