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则引擎的混合型物联网平台设计与实现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地扩大。为了应对海量的物联网设备的接入,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自研物联网平台。但是随着低功耗广域覆盖(Low Power Wide Area Net,LPWAN)类的物联网协议在环境监测、能源抄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原来只支持主流物联网协议MQTT的物联网平台不足以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为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混合型物联网平台。该物联网平台通过规则引擎同时兼容MQTT协议与LPW AN协议的设备接入。平台在架构上分为接入层、持久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并实现MQTT协议与LPWAN协议的接入端,接入端属于物联网平台的接入层,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代码编写和配置就能够实现设备接入。本文为MQTT协议设计并实现了设备SDK、权限校验和数据收发模块,同时本文也为LPWAN的代表“LoRaWAN”协议设计并实现了 LoRaWAN的Server端。2)设计并实现混合型物联网平台的规则引擎,能够快速解析用户配置的规则,将上下行数据转换为平台统一的格式,记录上下行日志以及上下行数据存储。并且通过基于Rete算法改造和实现的应用规则引擎器对数据进行场景流转和告警监控。3)设计并实现应用层的相关功能模块。使用VUE框架搭建前端应用。后端采用GoLang开发。根据混合型物联网平台需求分析实现用户管理、产品管理、设备管理、规则引擎、应用管理等功能。4)对混合型物联网平台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混合型物联网平台符合基本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煤灰化学性质的认识及其合理调控是实现山西现代煤化工的合理发展与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常用的调控手段主要有洗选和添加助熔剂,而钠基助熔剂的助熔效果比较理想。本文选取三种不同灰含量的山西“两高”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煤中添加不同钠基助熔剂,探究了煤的热反应过程中助熔剂种类、添加量、气氛、温度等因素对钠释放规律的影响。首先运用热力学平衡模拟软件对煤样在添各助熔剂时不同温度下钠的赋存形态进行模拟,结果显示
微创手术机器人是智能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用于辅助医生更精准的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对病人造成的损伤。目前我国在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研发上越来越成熟,但整体的创新力度尚且
近年来,生物配体模型BLM在预测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如Cu,Zn,Cd,Ag,Ni,Pb)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配体模型BLM优势在于将金属形态和竞争性阳离子(如K+、Na+、Ca2+、Mg2+、H+)的拮抗作用应用于金属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预测之中,使特定地点水质条件下某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得以预测。然而,目前仍没有预测金属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的生物配体模型。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已建立
散斑是一种有趣且有用的物理现象,在工业测量、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作为一种利用散斑效应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被广泛
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OTFT)具有非常良好的柔性,可弯折的特性。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工艺成本低,适合大面积生产制备,因此有机薄膜晶体管在柔性电子
二维层状材料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在未来的电子、光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石墨烯的零带隙结构严重限制了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双块式无砟轨道以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从建成起就遭受着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在自身水化和干燥作用的影响下,轨道结构内部湿度将形成不均匀的分布状态,湿度分布的不均匀必然会引起混凝土材料非均匀收缩或膨胀变形。由于双块式无砟轨道体积较大,并且受到下部基础及各部件间的约束作用,收缩变形不能够自由发展,会在轨道结构内部引发不均匀的收缩应力场,进而导致开裂。无砟轨道裂缝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会逐步扩展成为明显裂缝,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校开展科研教学任务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实验室项目课题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对于高校的科研环境评估至关重要。随着当下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兴起,通过采用新的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EC 1.11.1.7)是一种含铁原卟啉辅基的复合蛋白酶,在H202存在条件下可以催化氧化多种芳香化合物。本课题用共价交联法和物理包埋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固定在改性聚丙烯腈小球表面上和聚乙烯醇混合膜中,应用到金橙Ⅰ溶液的处理中。在第二章中,先利用NaOH等试剂将聚丙烯腈小球改性,然后用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上去,并利用FTIR和SEM/EDS对固定化前后的聚丙烯腈小球
回转式空预器作为锅炉设备的重要能量回收装置具有尺寸小、钢耗少、布置方便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漏风率较高的致命缺点。接触式柔性密封是近来兴起的新型密封技术,理论上可以实现“零”间隙密封,但现有设计中未考虑密封片两侧流场压差形成的载荷作用,难以达到预期密封效果。此外,回转式空预器的固有结构决定了接触式柔性密封装置处于400℃下的高循环疲劳的工作环境,难以保证较高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目前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