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边际效益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水资源的需求高速增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位愈加凸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价格机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设备陈旧等原因,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利用率偏低,可利用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投放至各需水部门,使之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成为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边际效益理论为指导,详细说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三次产业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及时空分异、影响水资源边际效益的驱动因素两个方面为重点,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做了详尽的研究。1.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现状为背景,详细论述了有关水资源价值及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参考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基础,提出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体内容及研究重点。2.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通过和全省、全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比较,总结当前经济带水资源利用的状况。3.辽宁沿海经济带为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主要以地下水利用为主,其农业用水占主要用水量的70%,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小且大致相当。本文基于边际效益理论,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2-2011年的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对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4.9%、20.78%、18.78%,三次产业边际效益比例为1:24:37。此后利用ARGIS对经济带6个城市做空间分类,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分析发现水资源产出和投入相悖,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4.将各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影响产业用水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指标作为投入要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对水资源边际效益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农业万元GDP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单位面积产量、化肥使用量;工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工业万元GDP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政府影响力、市场需求程度;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第三产业万元DGP用水量、城市化水平、政府影响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其中万元GDP用水量对水资源边际效益的影响程度最大且为负向作用。5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提高辽宁沿海经济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建议。
其他文献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
理性分析当前干群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其类型、特征等基本问题有助于干群关系的和谐构建。干群矛盾主要有政策导因型、资源短缺型、公权腐化型、官僚作风型以及非法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为更好的实施课程全面建设与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模式和内容,从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与知识架构、转变单纯
选取河南省豫北、豫中和豫南的典型县市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建立豫北、豫中和豫南典型县域2001、2007、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分析了各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生物遗传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战略性资源,是关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由于生物遗传资源的巨大价值及其分布的不均衡,生物遗传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对
本文采用2002-2012年数据对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探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绩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方向性距离函数(SBM),利用劳动力、资本、土地、水、电等
研究区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切吉山前平原区,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区内河流主要为叉叉龙洼和直亥买河,两河均发源于研究区南面的切吉山,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后大部分引去灌溉,部分渗入
农业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其日趋短缺的态势正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是随着工农业争水现象愈演愈烈,农业用水增长空间受限,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
河南承东启西,资源丰富,是我国中部经济发展的腹地和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欧国际班列的开通运行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
当前中国干群矛盾具有聚散性,它既是各领域社会矛盾聚集的结果,又制约了各类型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向,并造成社会矛盾体系的内在张力。通过对原始派生形态、集中综合形态和泛化